(新春见闻)印尼侨眷南宁圆创业梦 手工糕点节前热销

来源: 华商网
2024-06-10 18:57:00

  中新社南宁2月8日电 题:印尼侨眷南宁圆创业梦 手工糕点节前热销

  作者 韦佳秀 陈沿佑

  清晨8点,印度尼西亚侨眷蔡诚皞与妻子来到自家的糕点工作坊,与其他5位糕点师制作千层糕、蜂窝糕、菊花饼等印尼特色风味糕点。待糕点出炉封袋后,往往在午间饭点后便销售一空。

  今年43岁的蔡诚皞目前拥有两间印尼糕点工作坊,他所在的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前身为武鸣华侨农场,曾先后安置了来自印尼、越南等9个东南亚国家的归侨约1.2万人。

  蔡诚皞告诉记者,临近春节,工作坊生产的印尼糕点供不应求。“节前这段时间的销量,差不多是过去半年的销量总和。”他说,印尼糕点有干糕和湿糕两种类型。由于湿糕不易保存和运输,主要作为走亲访友的伴手礼,干糕的需求量较大,“我们把湿糕停了,全力制作干糕以满足顾客需求”。

  蔡诚皞制作印尼糕点的手艺传承自他的父母。 20世纪60年代,他的父母从印尼回国便居住在武鸣华侨农场,一直保留着自制印尼美食的习惯。在耳濡目染之下,蔡诚皞学会了制作印尼糕点,梦

  2021年,武鸣华侨农场推出创业扶持政策,给入驻店家免租金两年,这给了蔡诚皞极大的开店动力。同年年底,他的糕点工作坊顺利开设,并通过社交平台吸引客流。良好的口碑让糕点订单日渐增多,蔡诚皞便增设了一间专门制作蜂窝糕的工作坊。

  当前,蔡诚皞的糕点工作坊生产的印尼糕点不仅在当地热销,线上订单也十分火爆,远销至中国多地,包括上海、广州、佳木斯等城市,且回头客众多。“90%的顾客买过之后还会再来。”他说。

  “在别的地方很难买到这么正宗的口味。”在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的黄女士说,她一次采购了4箱印尼糕点,打算带回去给亲戚和朋友尝尝。

  蔡诚皞称,受到父亲的影响,他一直选用来自印尼的原材料,并保留原有的手工工序。在此基础上,他还根据当地的口味进行了微调,适当减少了甜度。

  “印尼糕点的制作过程较为繁琐,例如千层糕的制作,烤制和涂抹浆料的工序要一层一层地进行,制作一块糕点通常需要两到三个小时。”正因为坚持手工制作,每天生产的印尼糕点数量有限,遇到订单多时需要连日赶制、包装糕点。蔡诚皞说:“由于春节节前订单量暴涨,我们每天制作糕点的时长都在13个小时以上。”

  梁桂宁也是蔡诚皞的常客,2月5日专门驱车70多公里前来购买蜂窝膏、品尝印尼菜。在糕点工作坊不到50米的门店是蔡诚皞开设的印尼菜餐厅——“印尼爸爸”风味餐馆。“我热爱美食,经常探店,正宗的印尼糕点和印尼菜,我就认准他家。”梁桂宁说。

  走进“印尼爸爸”风味餐馆,浓郁的印尼风情扑面而来——欢快的印尼歌曲旋律响起,印尼油画装点着墙面,顾客正在品尝沙爹牛肉串、黄姜饭等印尼特色小吃。同印尼糕点一样,“印尼爸爸”风味餐馆在当地颇受好评。“只要用心就能够把美食做好,也希望越来越多人喜欢印尼风味的美食。”蔡诚皞说。(完)

  因为债务问题,儿子陈超放弃了出国深造机会,工作后还将每月的大部分收入交给父亲还债。“这么多年来,我亏欠了家人,最对不起的是我的儿子。”陈廷海说。

  集装箱里装的最多的就是煤炭和粮食。“以运煤为例,原来开船队需要装一天,现在半天就能装完。‘散改集’后,在龙拱港,2分多钟就能完成一个集装箱的转运。”杨宝龙说。

  成功拿下最后一分后,王涛将球拍扔向空中,倒地难掩泪水。队员们将蔡振华高高抛向空中,享受着来之不易的胜利。

  <strong>退役军人本色出演!</strong>

  在河北武安市的一处冰雪乐园,雪上飞碟、雪地摩托等项目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玩。

  孙悦晨介绍,今年急诊病房多了不少新冠病毒感染诱发其他合并症加重的患者,接诊量却能与往年基本持平,背后少不了医院所有科室的共同努力,“自从疫情防控政策放开以来,全院上下一盘棋,春节期间门诊仍保持开放,所有医护都坚守岗位。”

黄嘉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