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华文媒体解锁浙江老街里的“潮”玩法

来源: 直播吧
2024-06-20 07:13:27

  中新网杭州6月19日电 (曹丹)“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上个月,我创作的《燃烧的向日葵》《情深东西》两件熔铜雕塑作品在法国巴黎展出,通过艺术展览的形式推动两国文化交流。”18日,国家级非遗铜雕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炳仁在浙江杭州的朱炳仁铜雕艺术博物馆内向大家介绍。

  当日,“2024海外华文媒体杭州行”采访活动走进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在南宋都城临安城遗址的中心位置,探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前世今生,解锁传统文化“国际范”新玩法。

  一座清河坊,半部杭州史。杭州清河坊历史街区是杭州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名街之一。街区内现有铜雕技艺、胡庆余堂中药文化、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等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3项,“中华老字号”企业30余家,杭州文保和历保建筑40余处。

  作为中华老字号“朱府铜艺”第四代传人,朱炳仁在传承铜雕技艺的同时,发明了叠镶铜建筑工艺,提升了铜建筑的承重力;独创了熔铜艺术,用自然流淌的熔铜创作出一件件不可复制的艺术品。

  “这件《燃烧的向日葵》作品是通过熔铜艺术手法对梵高代表作《向日葵》进行大胆创新,立体的作品让向日葵更具鲜活的生命力。”朱炳仁介绍,熔铜艺术是将铜倒入坩埚熔化,在上千摄氏度的熔炼下变成液体,加入一定介质后,制成熔铜作品。

  “熔铜作品不仅能与中国名画《千里江山图》相结合,也能将中国非遗技艺与西方经典油画作品相‘融合’,创作出中西文化交融下的作品,非常震撼。”加拿大天时传媒副主任周天浩一边用手机拍摄一边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潮”不仅体现在作品,还“潮”在愿意走近年轻人,玩出营销新花样。

  “我们借助‘旅游+’方式,推出‘跟着朱炳仁游杭州’文旅路线,带着大家走进朱炳仁先生铸造的雷峰塔、杭州国家版本馆、杭州德寿宫中的铜建筑和铜工程,将艺术作品与自然景观相结合,让传统技艺被更多人年轻人看见。”杭州朱炳仁铜艺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铜雕技艺开设旅游路线、胡庆余堂将人参冲进咖啡、方回春堂取首乌藤制入香薰蜡烛……如今,街区内越来越多中华老字号打破“次元壁”,跨界打造年轻人青 睐的“潮”品牌。

  “街区内的很多年轻元素激活了老街的传统文化,让老街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吸引海内外游客反复前往。”意大利《欧华时报》社长吴敏希望,借助海外华文媒体平台,让越来越多具有“国际范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被世界看见。

  据悉,2024海外华文媒体杭州行采访活动于6月18日至21日举行,20多家海外华文媒体代表将赴杭州上城区、余杭区、富阳区进行集体采风活动。活动由杭州市委统战部(侨办)、杭州市侨联主办。(完)

  <strong>红纸金星写下卫士斗志</strong>

  “今年过年留在乡村继续工作,现在正是奋斗的年纪。”李添睿说,春节期间,他将通过短视频的形式分享自己在鲁家村驻唱的点点滴滴,为自己涨粉的同时,也为乡村引流。

  24日10时15分许,谢女士和丈夫带着两个孩子在佛山西站乘车,进站后发现自己两岁的大儿子不见了,寻找未果后马上向民警求助。民警了解情况后,一边安抚谢女士情绪,一边了解孩子的体貌特征,并通知综合指挥室民警调取监控查找。原来,谢女士一家人进站后,执勤民警电话通知其背包落在了安检口,谢女士带着大儿子出站找背包。由于太着急,谢女士独自跑进了安检口,把大儿子落在了外面。通过视频追踪,不到10分钟,民警就在南进站通道找到了谢女士的儿子。

  “大过年的,咱们都相互让让,没啥大事。”大年三十下午,社区民警甘玉琴在调解一起口角纠纷。经过近一个小时的耐心劝解,原本互不相让的两人最终握手言和。看到民众满意离去,甘玉琴转身走进厨房,为坚守的战友们准备起年夜饭来。

  近年来,西安市提速推进“书香之城”建设,实体书店在政策引导、业态转型中得以快速发展,随着“城市阅读圈”逐渐扩大,走入书店、捧书阅读已成当地民众享受“慢生活”的方式之一。

  今年春节假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天津基地有200多人坚守岗位。不过,很多人并不在食堂就餐。

闵家贤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