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舆论:赖清德“5·20”讲话让人失望、令人忧心

来源: 红山网
2024-05-23 14:07:44

  台湾TVBS于20日发布的最新民调就显示,53%的受访民众对新上任的民进党当局处理两岸关系没有信心。就在20日当天,开盘上涨的台北股市在赖清德发表讲话后盘势急转向下,旅行社类股成为重灾区。

  “赖清德不仅没正面回应中华民族概念,还把两岸关系定位成‘两国论’,无视两岸好不容易累积的善意。”台湾地区前领导人马英九21日在一场研讨会上呼吁,赖清德要以台湾民众福祉为念,放下意识形态,修正20日公开宣示的“新两国论”;要回到中华民族的共同历史、文化与认同,与大陆展开对话,才能让台海有真正和平的契机。

  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也在记者会表示,没想到赖清德“用‘两国论’推动两岸关系”,其言论令人对两岸关系的未来感到忧心。

  中国国民党前主席、中华青雁和平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洪秀柱表示,赖清德与他的团队扯出一堆谎言,连自己中华民族的血脉都不承认。“一开始就谎话连篇,不值得信任,更无法信任。”

  岛内媒体人赵少康发文批评称,赖清德上任第一时间就极尽挑衅,口口声声说“和平无价”,但讲出来的话却都在引战而不是避战。这坐实了他就是“台独金孙”,从就职这一刻就直接不演了,台湾的未来更令人忧心。

  民众党主席柯文哲则表示,对于赖清德所提及的两岸关系部分,要看前三个月他如何做,民众党会扮演好监督的角色。此外,两岸交流可以增加善意,善意可以增加更多的交流,避免误解及擦枪走火。

  台湾淡江大学荣誉教授赵春山直言,相较于2016年蔡英文的就职谈话,赖清德此次是“严重倒退”。台湾淡江大学战略研究所副教授黄介正认为,赖清德的就职演说通篇都是“两国论”。

  连日来,台湾舆论也纷纷体现出对未来两岸关系的担忧。台湾《工商时报》社论指出,如果赖清德无法处理好两岸关系,未来四年台湾必定要过苦日子了。他领导的当局如果不能在心态上有新视野、实践上有新做法,两岸关系必然益加恶化,政党冲突必然更加严重。

  《联合报》发表评论指出,赖清德的两岸政策论述 将台湾人民“去民族化”“去文化化”,让缓解两岸敌意的契机尽失。两岸关系已在谷底盘旋8年,未来4年台湾民众恐怕还得“系好安全带”。

  《中国时报》刊发题为《赖清德就职演说令人失望》的社论指出,赖清德和民进党当局仍沉浸在“国际社会会全力支持台湾对抗大陆”的幻想中。在这样的氛围之下,能期待两岸双向观光、陆生来台在短期内恢复吗?

  评论指出,两岸民间仍有交流合作的意愿,目前唯一能做的,就是维持与恢复得之不易的民间交流,用民众的自发力量,把战争危机尽可能推远。

  各学校将进一步做好课堂教学提质增效。通过开展“课堂+作业+评价”的实践与研究,指导教师在课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信息技术应用、课堂教学评价、作业设计等方面不断提升,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通过加强校际间交流,达到智慧共享、共同提升。

  为了营造健康安全出行环境,春运期间,铁路部门将倡导旅客错峰出行,减少人员聚集;强化车站客流组织,积极推广无接触式服务,引导旅客有序分散进站候车,保持安全距离;加强卫生间、洗手池、电梯扶手、座椅等重点处所通风消毒,保持站车良好环境;加强旅行健康宣传提示,引导旅客全程佩戴口罩,强化自身健康防护;严格规范做好铁路春运一线职工健康防护,加强保洁、安检、餐饮、业务外包人员一体化管理;强化路地联防联控,有序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谈及医疗资源准备,焦雅辉介绍说,中国实现了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应设尽设、应开尽开。截至目前,中国已开设发热门诊和发热诊室近5.7万个,其中二级以上医院1.6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4.1万个;进一步优化了诊疗区域布局和患者就医流程,最大限度提升发热门诊效率。北京、浙江、江苏等地利用方舱医院、体育馆、核酸采样亭等,改造成临时发热门诊,极大缓解了供需矛盾。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北京1月6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技部办公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1月6日对外发布专门通知,确定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杭州开展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工作。

  新冠康复期,除了情绪疏导和增强防护之外,适度的居家康复锻炼也尤为重要。为此,“桃丽”CP现场开展“冠军健身小课堂”。在叮嘱大家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开展康复运动之后,两位冠军“手把手教学”,亲自示范了轻松的居家健身动作——徐梦桃在瑞士球上展示了几个有助于锻炼核心力量的运动姿势,张伟丽则借助弹力绳进行了一系列拉伸动作。现场观众热情高涨,纷纷参与其中。两位冠军表示,希望通过适度温和、循序渐进的居家运动,帮助新冠康复期的人们早日恢复最佳状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网络文明是伴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文明形态,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一批批“五个一百”作品的接力,是中国式现代化画卷里的一抹亮色,也是伟大奋斗和美好生活的鲜活记录。

周怡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