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建筑业培育新质生产力 产业规模稳居中部第一

来源: 证券之星
2024-06-01 03:23:45

  中新网武汉5月30日电 (卢琪 林成立 吴江)湖北省建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30日在武汉召开。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负责人表示,湖北省2023年建筑业完成总产值2.135万亿元,同比增长6.1%,产业规模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未来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大力发展提升建筑产业的新质生产力。

  当天召开的湖北省建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大会以“科技赋能·智造湖北”为 主题,由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建筑业协会共同主办。

  现场发布《2023年度湖北建筑业发展报告》《湖北省建筑业2024年“十大”科技攻关揭榜挂帅课题》和《湖北省推进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设备更新工作实施方案》的政策解读,启动了湖北省住房供应链、智能建造供应链、绿色建材供应链等3大供应链系统,通报湖北省2023年度国家级(鲁班奖、国优奖、詹天佑奖、华夏奖)获奖项目并颁奖,组织施工企业与建材企业代表签约,并举办智能建造发展趋势展望、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理论专题讲座。

  湖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刘丰雷在致辞中介绍,湖北是建筑业大省,是知名建筑企业云集之地,素有“桥梁建设之都”“世界设计之都”等美誉。去年,湖北建筑业总产值2.135万亿元,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

  近年来,湖北省住建部门坚持标准化、工厂化、数字化、智能化“四化”同步推进智能建造,构建以丁烈云院士领衔的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省智能建造产业联盟为“链创”、中建三局为“链主”、省住建厅为“链长”的智能建造“三链融合”体系,引领建筑业转型升级;组织开展住宅模数化研究,着力破解住宅“标准化设计与个性化需求”相统一的问题,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创新推进BIM云平台建设,为BIM全流程应用和“自主可控、一模到底、无图建造”提供能力支撑;制定《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五年行动计划》,推动装配式建筑加快扩面提质,着力从根本上解决质量通病和碳排放安全等问题。

  出席会议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总工程师江小群表示,建筑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是稳增长、扩内需的重要领域,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中国正在加快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筑业要把握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将智能建造作为建筑领域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和发展,实现以数字化赋能“智慧生产力”、以建筑工业化引领“绿色生产力”和以智能化激发“科技生产力”。

  同期举办的湖北省建筑产业展览会则集中展示了该省在智能设计、智能生产、智能施工、智能运维、智能装备、建筑产业互联网和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工作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其中包括广泛应用于国内外建筑市场的由中铁十一局研发的世界首台千吨级运架一体架桥机——“昆仑号”、中建三局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作业集成平台——空中造楼机等“大国重器”。(完)

  由于前期投入高、盈利周期长等行业特点,新能源车企对于政府补贴依赖由来已久。迈入“后补贴时代”,也意味着车企需要经历阵痛期。

  先来看国家经济命脉——制造业。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于振兴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规模已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数字经济则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另一个重要引擎,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优势。我国数字经济经过几年的蓬勃发展,总体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二,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的作用也日趋凸显。

  “过去学院制改革将院系越分越细,不利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也增加了管理上的困难。”李均表示,2022年1月,深圳大学师范学院(教育学部)改制,成立深圳大学教育学部。改制后的教育学部,不仅开展人才培养工作,也承担起教育研究、师资培训等工作,加强了学科间交叉融合力度,提升了管理效率。

  近年来,各地积极细化具体落地措施,金融机构创新推出专属产品,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要看到,相关金融服务仍处于探索实践阶段,需要进一步提升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精准性。

  答: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财政部门坚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意识,加强政府债务管理,开“前门”、堵“后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鸦片战争以来,正是在这种精神的引导下,中国这个东方大国洗刷了“东亚病夫”的耻辱,演绎了“东方巨人”的奇迹。

叶刚俐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