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西侯度遗址:燃起中国第一堆文明之火

来源: 南风窗
2024-06-10 15:22:09

  中新网运城5月21日电 题:探访西侯度遗址:燃起中国第一堆文明之火

  作者 李庭耀 高瑞峰

  黄河岸畔,约243万年前的西侯度遗址,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之一,保存着中国最早的人类用火实证。“使用火,代表着人类在告别茹毛饮血,慢慢走向文明。”21日,西侯度遗址文物保护所所长张雯告诉记者。

  当日,“行走河东·文物保护在运城”海外华文媒体采风行活动正在山西运城举行,来自美国、法国、加拿大、瑞典、意大利、葡萄牙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华文媒体代表探访西侯度遗址。

  西侯度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1959年被考古学家发现,文明火种从此又放出光芒。

  1961年、1962年、2005年,西侯度遗址先后经过三次发掘,出土有大量古脊椎动物化石和石制品。

  中国科学院地质所教授钱方等曾采用古地磁方法测定西侯度遗址绝对年龄为距今约180万年。2020年,法国《人类学》杂志刊登西侯度遗址最新测年数据为距今约243万年,把这一遗址向前推进了60余万年。

  张雯介绍,西侯度遗址文化层中发现了一些黑灰、灰绿色的化石,大多是哺乳动物的肋骨、鹿角和马牙。研究测定表明,这些不同颜色的化石为烧骨。

  迪拜新闻网副总编辑杨志宏走进西侯度遗址,他说:“人类用火,使自己能够吃上熟食,增强了体质,提高了自身防卫能力,让人类文明走向一个新的阶段。”

  “从小就好奇我们人类从哪里来。”葡新国际文化传媒副总编辑尹萃键说,历史文化给这里的美景赋予灵魂,自己此前没有想到,在这里燃起了中国第一堆文明之火。

  距今约300万年到1万年左右被称为旧石器时代,这一时期人类以打制石器为主要工具,过着非定居生活,从事渔猎和采集。

  西侯度遗址最具代表性的器物是三棱大尖状器。它可以像锄头一样用来挖掘根茎类植物,也可以像匕首一样用来肢解动物,这是早期人类获取食 物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它得以让现代人一窥人类先祖漫长而艰辛的采集生活

  张雯告诉记者,旧石器时代的石片石器由西侯度人创造,经过匼河人发展,至丁村人形成一脉相承的“大石器传统”,是华北旧石器文化的两大传统之一。

  “科学有效地开展西侯度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有利于发挥地方重要历史文化资源的社会效益,提升地区文化影响力,以文化促发展、以发展保文化。”张雯说。

  考古工作者陆续在山西发现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证明200万多年以来,一直有人类在这片土地繁衍生息。探索人类文明的起源,山西占有重要地位。

  “海内外中华儿女都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传承弘扬中华文明,就要多了解、学习我们的历史和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尹萃键说。

  此次活动由中共运城市委宣传部指导,运城市归国华侨联合会、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主办,中新社国际传播集团山西分公司承办。(完)

  在为天官赐福上色设计时,我们主要参考的是民间木版年画中天官服饰的配色。画面中天官头戴官帽,五绺长髯,身穿官袍,腰扎玉带,手执“天官赐福”卷轴;有蝙蝠自天上飞来,预示福运从天而降。民间会在正月十五元宵佳节组织上元灯会,这是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所以这样的吉祥图案一定要喜庆热烈又不失威严庄重。

  2022年9月,两江新区聚焦政务服务全面提升,推动园区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全面下放便企服务权限。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互联网园开设首个政务惠企E站,有力延伸了涉企政务基层触角。

  展望2023年的行情,朱增勇认为,2023年生猪供给预期稳中有增,消费需求尤其是下半年将会明显恢复,总体会趋于平衡。

  据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北京将抓住重大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有力有序推动重大项目应开尽开、应复早复。1月份集中开工的50个重大项目中,投资超过10亿元的项目有12个,总投资超420亿元。50个重大项目突出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其中社会投资项22个,占比超四成,总投资超340亿元。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131/2471497492.jpg" alt="" />

  截止至1月31日收盘,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151.57亿元,其中沪股通净买入85.33亿元,深股通净买入66.24亿元。春节开市后两个交易日北向资金净买入337.71亿,与虎年(2022年)开市后2日仅净买入47.35亿元的战绩相比,增长了6倍多。

陈致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