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中国新一轮楼市去库存政策有望开启

来源: 大河网
2024-06-10 14:54:05

  分析认为,此次会议多次提及房地产去库存相关内容,并且明确“解放思想、拓宽思路”,传递三大信号。

  一是楼市去库存工作紧迫性强。

  根据易居研究院发布的百城库存报告,4月份,中国百城新建商品住宅库存规模超5亿平方米。按照目前的销售速度,新房库存需要26.5个月时间方可消化完。该机构测算的中国百城库存去化周期合理值为13个月左右。

  需要看到,库存问题是由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新变化带来的,应被视为阶段性问题,并不会长期持续。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解决它需要供需两端政策同时进行调整,一边加快销售,一边盘活存量。

  二是已出台政策措施将加快落地。

  此前出台的“5.17”重磅房地产政策组合拳有两大主要部分:一是下调房贷利率和首付比例,激活市场需求;二是由政府收购部分存量商品住房用于保障性住房等,盘活存量。其中,房贷新政已经快速落地,据机构统计,超八成城市已执行新政策。但第二部分,即“收储商品房”目前尚未大面积推广,后续这一工作有望加速。

  中指研究院指数研究部总经理曹晶晶表示,近几年已有部分城市采取由国资平台出手,直接收购开发商存量新房房源,改作租赁住房的做法,预计未来将有更多配套政策跟进,资金支持力度也有望进一步加大。在土地端,对于以收回、收购等方式盘活土地存量的,配套资金等或进一步细化落实;在新增土地供应方面,将严格落实“库存量较大城市减少土地供应”的政策。

  三是 更多创新性政策有望加速储备、适时出台。

  业内认为,本轮房地产政策的一大特点就在于出台了创新性的政策措施,如设立房地产项目“白名单”等,找准了问题症结。

  曹晶晶指出,从会议相关表述来看,新的去库存、稳楼市措施尚在研究储备过程中,落地仍需要一定时间,但从整体基调上可以看出,新一轮楼市去库存举措或将逐渐启动。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新的去库存政策意在让二手房和新房的库存加速消化,促进良性循环,稳定价格预期。具体而言,后续可能由国家自上而下筹集收购基金,加大城中村改造、拆迁改造收购商品房安置力度等。

  今年以来,中国官方已多次部署稳楼市相关工作,各地加速出台支持性政策。5月份,中国多个核心城市优化楼市政策,效果初步显现。以上海为例,据中指数据,5月28日至6月5日,上海二手商品房日均成交847套,较4月日均增长约43%。

  一者,完善制度体系的建设,之前已经运行,实践也证明行之有效的制度,应该持续优化,全面推广。比如个人事项申报制度,利用当下的大数据技术,仍有进一步深化细化的空间。只要卡住了受监督者财产这个命门,必然会给社会传递更积极的信号。

  通知指出,今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为困难妇女司法救助工作提供了坚实法律依据和更高要求。检察机关和妇联组织要突出救助重点,对于进入检察办案环节、符合救助条件的“5+2”类困难妇女,包括属于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的农村妇女;遭受家庭暴力、性侵害、拐卖等违法犯罪行为侵害的妇女;家庭主要劳动力受到违法犯罪侵害致死或者丧失劳动能力,承担养育未成年子女、赡养老人义务的妇女;身患重病或者残疾的妇女;赡养义务人没有赡养能力或者事实无人赡养的老年妇女等五类困难妇女,以及因就业性别歧视、职场性骚扰等民事侵权案件导致生活困难、通过法律途径难以解决和因遭受家庭暴力起诉离婚、生活确有困难,根据实际情况认为需要救助的妇女,要切实增强救助意识,协同开展救助帮扶工作,帮助其尽快摆脱生活困境。

  在此之前,王彦已先后生下了两个男孩。虽然她和丈夫都喜欢孩子,但三孩政策落地后,“给家里再添一个妹妹”的讨论也只停留在两人偶尔的玩笑中。“现实中各方面的压力都够大了。”王彦说。

  电视厂商创新营收模式无可厚非,竞争快速成长的消费细分市场也符合商业逻辑。但产品更新迭代、市场策略调整,不能忽视消费者权益、社会公共利益,更不能只盯着用户的钱包。据统计,2022年中国彩电市场全渠道零售量规模为3634万台,同比下滑5.2%。同时,当前电视机的日均开机率已经下降到不足30%。这其中固然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争夺注意力的因素,但观看电视体验感的降低、各种套路导致消费者不满意,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多屏时代,如何以更丰富的内容、更优质的体验留住观众、吸引更多用户,值得广大电视厂商认真思考。

  “开店时算得好好的,只要生意正常,养家没什么大问题。”张小平说,然而此前受新冠病毒疫情等因素影响,杂货店的利润一直没有达到他的预期。这也增加了这个家庭眼下的压力。

<a href="//www.chinanews.com/gn/shipin/2023/02-07/news950756.shtml" target="_blank">视频: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a><em class="right">来源:央视网</em>

林彦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