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补息”叫停后博弈在继续 有资管机构“千里追息”

来源: 台海网
2024-05-16 20:50:56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周炎炎 吴霜 上海报道

  “无论天涯海角,我都要追到你。”

  这不是浪漫唯美的爱情宣言,因为故事的甲乙方是资管机构和银行。

  4月8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关于禁止通过手工补息高息揽储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的倡议》(下文简称《倡议》),不仅在银行存款端,在资管业也同样掀起了波澜。虽然“手工补息”逐步叫停后“存款搬家”效应明显,理财规模陡然上升,但是银行理财、保险资管在内的资管机构也一直将商业银行存款作为重要投向,其中相当一部分是“手工补息”的存款,在“高收益资产荒”的当下,资产配置也遇到了难题。

  部分资管公司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4月以来他们到处找大行分行商讨后续利息方案,不少大行纷纷表示4月8日以后的补息部分不再兑付,但实际上,各资管机构和大行在具体产品的政策落地问题上仍在博弈。

  甚至,有资管机构不惜“千里追息”。

  “为了手工补息的事情,最近公司里组成了‘追讨小组’,去各大行分行要求延续之前的补息政策,甚至小组还一口气跑到了大西北的分行苦苦‘追息’。”一位保险资管人士对记者表示。

  原先怎么补?

  追根溯源,“手工补息”原本是一个银行业用于勘误的补充工具,但是在实际运用中范围逐步扩大,成为对公、对个人客户揽储的“利器”。

  一位银行理财人士对记者介绍,虽然对银行的考核上,监管不再重视月末和季末指标,但是大型银行在月末、季末、半年末、年末存款冲刺的需求仍在,规模攀比情结没有减弱。对公客户是积极争取的对象,因此在实操上经常通过“手工补息”的方式争取一些对公客户,包括资管机构客户。

  有保险机构人士对记者说,“手工补息”一般能够补10bp到100bp,主要看资管机构与银行议价的能力。也有银行理财人士表示,曾经见过原本年化收益1.6%的存款被“手工补息”至3%,上浮140bp之多。另外一位理财人士称,他们操作的某大行华东分行存款,经补息后活期收益率已经超过2.7%。

  这么高的收益,对于目前面临“资产荒”的资管机构确实是一门好生意。一般来说,“补息”的是一般性存款,而银行理财公司投资银行存款属于同业存款,拿不到这一块“手工补息”,因此理财公司想了个“好办法”,绕道保险资管,与银行分行商定通知存款或协议存款,还是可以拿到“补息”,分享收益。

  “粗略估计,投向此类存款的资金有2-3万亿,不是小数。”上述理财人士表示。

  “补息”的手段堪称五花八门,很多是通过抽屉协议约定更客观的利息。此外也衍生了一些“灰色”的办法,比如保证金模式。月底的时候银行分支机构开出一个很高的价格,比例上看,100万资金在月底之前冲进来可以一天拿到1万利息,但是也就这一两天利率高,过了这一两天之后可以转出去,因此很多机构大资金冲进来套利。为了怕机构资金“不靠谱”,在申请了补息额度之后并没有转入,银行甚至要求机构提前交保证金,比如100万收2万(当然实际运作中资金量要大很多),如果机构到时候没有资金进来,银行就没收保证金。

  自律新规来了

  无序套利行为面临自律新规。

  4月8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发布《倡议》,明确要求银行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客户承诺或支付突破存款利率授权上限的补息,维护市场合理竞争秩序,强化存款利率调整效果,稳定银行负债成本。

  “听说银行是从三个月前开始自查内部高息揽存的问题,5月中旬要对监管提交初步的整改报告,资管机构基本都是从4月8日才知道这一消息。知道了之后火速与银行联络,得到的反馈各有不同。”上述理财公司人士称。

  监管早就注意到银行高息揽储的问题。21世纪经济报道曾独家报道,今年年初南方某省金融监管部门近期要求,对保险资管公司发行理财产品等募集的资金应填入“同业存放”科目,不得计入一般性存款。

  在贷款端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存款端定期化趋势加剧的当下,商业银行净息差不断缩窄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2月21日披露的数据显示,2023年四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69%。而2023年前三个季度的净息差分别是1.74%、1.74%、1.73%。

  今年一季度,上市银行披露的信息也显示净息差进一步下行。

  “我们总行领导年初说,谁再高息揽存,谁就是他的敌人。”一位大行人士对记者表示,银行本身也早就意识到高息揽储在侵蚀利润。

  《倡议》发布之后,4月末,M2余额同比增长7.2%,较3月回落1.1个百分点。可以参照的是,今年4月,理财市场单月增长超2万亿元。一增一减背后是禁止“手工补息”之后,“存款搬家”至理财等投资途径。

  5月10日,央行发布了《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央行提出低价恶性竞争拖累经营高效企业,也容易造成部分企业借助自身优势地位,将低成本贷款资金用于购买理财、存定期,或转贷给其他企业,带来企业资金空转套利问题。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表示,相关部门将加强对资金空转的监测,完善管理考核机制。未来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有效需求恢复、社会预期改善,资金沉淀空转的现象也会缓解。当前庞大的货币总量增长可能放缓,数据上会有扰动,不宜简单作同期比较。但这并不意味着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减少,真正需要资金的高效企业反而会获得更多融资,是金融支持质效提升的体现。

  博弈进行中

  虽然储户资金来了理财,但是理财公司和一众资管机构正忙于苦苦“追息”,他们戏称现在忙得“人仰马翻”。

  一位理财公司人士称,原本2.5%的挂牌利率,银行答应3%并签订协议,有些理财产品在运作过程中按照摊余成本法来计价,结果到4月银行不认3%,只按照2.5%来付息,那么临近产品打开,收益曲线会突然下坠,如果是最后冲进来购买产品的客户,就会直观地看到负收益。而提前离场的客户,拿到的是原本不属于自己的取消补息前的高收益。后面的客户会非常不满。

  怎么办?与银行协商。

  “提前支取并追偿利息是理财子普遍的选择,”一位城商行理财子人士告诉记者。前文也有提到,有保险机构千里迢迢去大西北“追息”。

  不过,对于理财子来说,追偿利息的难度也不小。“付息的一方主要是国有大行,并不是弱势;而收息的一方都是大型非银机构,也很强势。两股力量在博弈的过程中,还没有结果”,另一位城商行理财子人士表示,有些大型机构资金托管在大行,甚至会对银行表示,不补息就取走托管资金,将资金托管作为谈判筹码。

  记者从多家银行或资管机构得到的“追息”结果反馈不一:有些银行分行以4月8日为界限,之前的通知存款依旧按照补息的收益结算,有些银行分行以4月30日为界限,有些以5月15日为界限。总体来看,如果是7天/14天通知存款,银行均表示不能继续按照原先补息的方式结算;如果是期限较长的定期存款、协议存款,假使产品端还远未到期,继续按照此前合同操作。具体怎么执行,不同机构与不同分行商量的结果不一样。

  一位国有行理财子人士表示,双方博弈的主要原因是目前没有明确的操作指引或方法,有没有“新老划断”的规则,“在具体的执行层面,4月初下发《倡议》,到4月底大家开始重视这件事情,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方案。”

  一位大行华东分支机构行长对记者坦言:“最近有保险公司在向银行要求补息,但是这是银行业自律要求的,银行现在也不要这些高成本存款了,我们不能再给他们了,4月30日算是个截止日期。” 

  未来怎么办?

  “现在资管业基本要向银行妥协了,银行这次还是比较坚决的。”一家大行理财公司人士表示。

  后续怎么面对客户呢?

  有理财人士称,如果向存款行追讨补息不成,可能会考虑从托管费中腾挪几十个bp给到客户,来安抚客户情绪,如果托管费还不够的话,可能会出一部分自有资金补贴客户,“没办法,客户也会用脚投票,实在实现不了之前的收益,总不能全让客户承担,自己也要补贴的。当然,也可 冒着丢掉客户的风险,让净值随着取消补息波动,但目测这种机构会比

  一家合资理财子人士认为,在原有补息的基础上,一些理财产品的基准收益率较高,随着债券本身的收益率下行,加上禁止手工补息,资产端的收益水平会下降不少。也许原来2.5%的基准收益率,现在可能只能在2.2%、2.3%左右。

  他认为,禁止手工补息的做法会降低理财产品收益降低,导致部分产品资金外流,这种趋势会逐渐显现出来,对理财行业影响还是比较大的。理财子需要通过多资产的配置来提高收益,权益或许是一个方向。 

责任编辑:李琳琳

<img src="//www.chinanews.com/cr/2023/0211/3947468178.png" alt="" />

  赫什是资深调查记者,曾供职于《纽约时报》和《纽约人》周刊,因报道美军在越南战争中制造美莱村屠杀获得1970年普利策新闻奖。

  他早些时候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曾预测可能有18万或更多的人被困在废墟下,并认为很可能“几乎所有人都已经死亡”。

  港铁公司中国内地业务总监黄琨暐熟稔港铁的海内外运营事务,提起港铁和Q-Train的渊源更是如数家珍。

  刘军表示,是否恢复跨注册协会转让尚未最终确定,虽然这只是针对中甲、中乙俱乐部,但俱乐部之间也有分歧。如果最终确定恢复,那也会制定细则,迁出和迁入都要征得相关地方协会、地方体育部门、地方政府的同意,还要看迁入地对俱乐部的支持条件、相关政策等。

  地震中,小林家的卧室整个塌了下去。待在客厅睡觉的一家人幸运地躲过一劫。

陈静贞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