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信心说丨真抓实干 预期目标“行则将至”

来源: 奥一网
2024-06-21 16:49:12

  惊蛰春动,在这个时节全国两会完满收官。大会闭幕后,数千名代表委员陆续返回工作岗位。他们来时带着的是反映民意民声的提案建议,带回去的则是会议精神,开启真抓实干的新阶段,努力将会议擘画的蓝图落到现实中。

  在过去一周多时间里,在两会的各个重磅报告里,在“部长通道”中,在代表委员的发言间,“预期”这个词被反复提及,比如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改善居民消费能力和预期、金融市场合理引导预期……一个个预期连在一起,搭建起接下来该“干什么”“怎么干”的框架。经济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做“预期的自我实现”,即预期导致行为改变,两会提出的预期,就是凝心聚力,让在接下来的工作里大家能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

  当前社会预期偏弱,而改善预期,离不开营造稳定透明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可预期的环境说白了就是让人放心,或者说降低机会成本。从政府来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这些政策能积极回应社会关切,解决急难愁盼的问题,就会让各方感到安心。其实出台的政策好不好,最重要的标尺是企业和群众满意度,对出台收缩性抑制性举措要谨慎,对有悖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规定要清理和废止。在政策的实施中根据企业认可不认可、群众放心不放心,在执行的进程中及时调整和完善,让政策能精确命中要解决问题的“靶心”,起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改善预期,信心和底气来自“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的民生福祉。微观主体的切实感受是良好预期生长的土壤。可一段时间以来,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确实存在,这种“温差”会对预期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有力有效保障民生,聚焦群众冷暖,拿出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确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完善 “一老一小”、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完成好这一件件利民举措,预期就会越来越坚挺。

  预期与现实总是相互交织的。过去一年半里各地各部门通过不懈努力,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等预期目标完成情况较好,但同时也有一些行业生产恢复不及预期,工业增长与预期目标有一定差距。对于前者要总结经验,再接再厉,而弱于预期的领域则需有针对性地查找根源,解决问题,迎头赶上。

  预期是目标,信心是黄金,实干是关键。实现今年两会上提出的一系列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并不容易,各方面面临的风险隐患仍然较多。这就更需要坚定信心,靠政策聚焦发力、工作加倍努力、各方面齐心协力,才能把今年的预期变成明年盘点总结时的佳期。

  (文丨孔 令龙)

  《白皮书》分“新罗湖”“向未来”两大部分,全方位展示了罗湖在基础设施联通、人才交流畅通、要素跨境融通、产业发展共融、公共服务交融、文化交流心融方面推出的一系列硬招实招,以及罗湖未来在深港深度融合发展阶段的全新布局。

  据介绍,为进一步促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陕西的文物资源共享与文化交流,自2021年起,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携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开始筹备“锦绣西域 华美之疆——新疆文物精品展”。

  自2014年以来,十亿及以上级别票房电影对全年票房的贡献持续攀升,带动年度票房连续突破迈上新一级百亿台阶,这说明爆款电影对增量用户的拉动,仍是市场持续扩容的有效方式。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02/47/13783060754513716623.jpg" alt="" />

  “让大家过上更好生活,我们不能满足于眼前的成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22年12月31日晚,新年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发表了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连续第十年为大家送上新年祝福。聆听习主席的新年贺词,人们感受国家发展的脉搏,回忆难忘的中国瞬间,也看到普通人奋斗的身影。“每个人都不容易”“大家再加把劲,坚持就是胜利,团结就是胜利。”辞旧迎新之际,习主席的话温暖人心,带给人们坚定前行的力量。

牛佩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