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降再降,消费贷、房贷利率卷进“2字头”

来源: 南风窗
2024-05-26 22:37:47

  5月23日,央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降成本重点工作的通知》,聚焦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其中要求,继续“推动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政策暖风频吹的同时,记者注意到近期银行贷款价格战仍在持续。5月底,记者走访多家银行,发现银行部分贷款利率已内卷至3%边缘。一方面,在消费贷领域,部分银行通过“拼团”、发放优惠券营销手段,将贷款年化利率(单利)拉低至2.7%;另一方面,楼市新政后,多地官宣房贷利率“不设下限”,部分地区主流银行已将首套房贷利率调降至3.15%,部分楼盘甚至宣称商贷同享2.85%的公积金利率。

  有业内人士认为,目前银行体系息差水平已在警戒线边缘徘徊。近期贷款利率又现下行迹象,或将进一步加剧息差缩紧趋势。未来,大概率会通过下调存款利率的方式保持银行净息差长期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

  “2字头”利率抢占市场

  记者在走访银行时注意到,近期多家股份行、城商行消费贷、经营贷的低价战仍在持续。但与此前略有不同的是,今年“贷款拼团”等营销活动势头更盛,叠加优惠后,部分银行贷款的年化利率最低为2.7%,竞争阵地从“3字头”内卷至“2字头”。

  “只要成功邀请50人,嘉年华发起人可得150万元(额度)2.7%优惠券。”记者从某股份行了解到,在 3月1日至4月30日期间,该行个人信用贷款产品客户可以作为发起人邀请存量客户或新客参与活动,邀请人数达标即可享受利率优惠。

  与之类似的还有北京一家农商行, 通过“拼团”形式可以获得更低的消费贷利率。该行网点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参与每周的“拼团”活动,可以收到贷款优惠券,申请到最低的年化利率2.98%。

  不过上述最低利率存在门槛,并非人人可得。上述网点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要达到最低利率需要符合一定资质门槛,实际贷款利率仍要以申请为准,大部分人申请下来的实际贷款利率在3%左右,3%以下的相对较少。

  通过各类营销方式打响利率战背后,是银行在贷款端“扩规模”的焦虑。“离月末不到一周,贷款指标完成的压力还比较大,最近都在冲刺。”银行一名客户经理告诉记者,最近一周都在努力“盘客”,给此前联系过的高意向客户逐一打电话。快到年中,他所在的银行网点目前放款进度不足30%,压力巨大。

  在他看来,拼团、发放优惠券等方式实际上给到触达客户的一个新“理由”,多数客户听到3%以下的贷款利率都会感兴趣。“拼团”本身也带有一定的裂变传播属性,有时候“搞定”一个客户,就能延伸带来2~3个客户增量。

  “我们每月消费贷任务量是150万元。考核的压力似乎没有终点,发令枪一响,所有员工都得拼命向前冲才行。”广东一位城商行客户经理告诉记者,刚入行2年,每个月为了完成任务,都需要四处求助,让亲友帮忙完成指标或者寻找同行互换资源。为了避免月底的指标完成进度陷入尴尬,他最近经常做的事情就是单独在下午或是晚上抽出一小时,给高意向客户打电话或发微信推荐优惠活动。

  银行的揽客焦虑也进一步传导至客户端。来自广东的投资者李凌最近正经历贷款广告电话的轰炸。“一家银行先是一个400的虚拟号打,之后又是网点电话、个人电话打,都是同一款贷款产品的优惠信息。”李凌对记者提及。在他展示的电话记录里,每周都有至少5个银行贷款推荐电话,十余条推荐短信。

  有城市楼盘称房贷利率降至2.85%

  经营贷、消费贷内卷价格战的同时,曾经银行的优质资产——房贷也正悄然迎来变化。5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全国层面房贷利率政策下限。此前,全国首套房贷利率政策下限为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减0.2个百分点,二套房的房贷利率下限为LPR加0.2个百分点。

  随后各地开始陆续调整政策。5月24日,广东除广州和深圳外,其他19个城市均取消了房贷利率下限。同日,甘肃、河北、广西等多地也纷纷官宣取消房贷利率下限。

  部分城市银行已有动作,首套商贷利率降至3%边缘。5月25日,记者从广东某市多家主流银行获悉,首套房贷利率已从3.55%降至3.15%;二套房贷利率已从4.15%降至3.55%。部分地区楼盘已在宣传广告中称“首付一点五成、商贷同享公积金利率,仅2.85%”。不过,该利率并非由银行直接给出,为开发商包装的“噱头”之一。该楼盘销售告诉记者,目前银行可对符合资质的首套房客户发放房贷的最低利率为3.15%,而广告中宣称可做到2.85%的房贷利率,是因为“开发商贴息,在房价基础上减15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房贷利率已经历多轮调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透露,今年一季度,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1.3万亿元,比去年第四季度均有较大增长。首套房贷、二套房贷平均利率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了0.43个百分点和0.75个百分点。

  此次取消房贷利率下限后,业内预计房贷利率将进一步下行。“取消房贷利率下限之后,预计新发生按揭贷款利率降幅在40bp左右。”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认为,对于银行体系而言,不论是房抵贷抑或是按揭贷款,均根据抵押房产价值以及债务人收入水平等因素来确定贷款利率,两者风险成本、资本成本均大体相当。因此在下限取消后,按揭贷款利率一定程度上会向住房抵押贷款收敛。目前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在3%~3.5%之间,对应新发生按揭贷款利率降幅可能在40bp左右。

  银行息差问题何解?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银行息差问题再次引发业内关注。

  “随着经济周期变化,我国实体经济内生动能阶段性有所走弱,信贷需求整体有所缩减。”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在研报中称,在监管推动下,LPR经历了数轮下调,旨在为实体经济注入更多活水。同时在需求有限的情况下,银行间信贷竞争不断加强,银行议价能力减弱,加点部分也大幅收敛,推动了银行净息差不断走弱。

  根据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截至2023年末,银行业净息差已下滑至1.69%。另据中信证券研报,2024年第一季度各类型上市银行净息差整体下滑超过12bp。

  而消费贷利率下行、房贷新政都将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加压”息差。王一峰认为,全国层面房贷利率下限取消将对银行体系净息差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按全国新发生按揭贷款利率下降30bp计算,将影响银行体系2024年净息差约0.5bp。

  不过王一峰认为,考虑到政策仅影响边际定价,对净息差的影响程度或相对有限。

  多家机构认为,为解决息差压力,今年或将迎来新一轮存款挂牌利率调整。

  东方财富证券总量组负责人、首席分析师曲一平认为,4月底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要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加大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给予货币政策明确指引,近期降息降准预期增强。当前我国通胀水平处于低位,实体经济实际融资成本偏高,二季度降息或为合理举措。

  “为维持经济高质量增长,银行资产端无法提高信贷利率,大概率会通过下调存款利率的方式保持银行净息差长期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明明认为,后续来看,仍需数轮下调存款利率,一方面将打开银行资产端对债市收益要求的下限,另一方面,保险、理财、货基等产品性价比优势将更加显著,“存款搬家”现象或将继续升温,资产荒的压力之下将推动债市广谱利率下行。

责任编辑:刘光博

  针对督导中发现的黑土地保护项目推进缓慢等问题,近日,省纪委监委对省农业农村厅等5家省直部门开展督导回访,进一步督责任落实、查整改情况、看治理成效。在省纪委监委督促推动下,省农业农村厅成立了黑土地保护专项监督问题整改督导工作专班,推动问题整改;省林业和草原局在全省组织开展林业草原行业生态环境保护专项监督,通过“绿卫”行动、打击毁林种参等一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保护全省森林资源;省水利厅开展了侵蚀沟治理专项行动,落实黑土区表土剥离保护等保持措施,全省水土流失状况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态势。

  “言必信,行必果”,是中国人的品格。2022年北京冬奥会,是2020年疫情以来首个如期举办的全球综合性体育盛会。91个国家和地区近3000名运动员,在中国展现速度与激情、团结与勇敢。滑雪健儿穿行“雪长城”、奥运冠军带上“同心”金牌、各国人民爱上“冰墩墩”……在“雪花”主火炬的照耀下,“中国之美”与“五环之美”浪漫相拥,给世人留下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由衷赞叹,“这是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回望这一年,中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高水平开放举措有序推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减,海南自贸港扬帆起航,进博会盛况空前,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再创佳绩。人们说,“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挑战,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疫情仍是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更要看到,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困难挑战,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统筹:张晓松、朱冬菊、王绚

  <strong>对中国,这一年党和国家事业勇毅阔步前行。</strong>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清晰擘画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新起点上的中国,满怀信心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发,坚定不移地以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开放给各国提供新的机遇。中国自身发展势头和大政方针政策保持稳定性、连续性、建设性,给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宝贵的信心和力量。

  C919大飞机、白鹤滩水电站、中国空间站、超级计算机、“中国天眼”、国产航母、北斗导航、5G商用、“奋斗者”号……一项项重大工程、一个个国之重器、一次次创新突破,为高质量发展的中国提供不竭动力。

杨琬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