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6·18”没有狂欢

来源: 青瞳视角
2024-06-18 07:19:17

转自:北京商报

在低价里得到,也在低价中失去。这是业界对今年电商“6·18”搏击的一种概括。

“低价”成为今年大促的关键词之一。“仅退款”还不够,电商平台纷纷跟进“取消预售”,加入“自动改价”,低价之战颇有愈演愈烈之势。

与此同时,作为每年上半年最重要的大促节日,“6·18”的存在感正被一种疲惫感侵蚀。

图书保价、中小商家退出、大主播卖不动货,都是写照。肉眼可见,罗永浩、李佳琦、董宇辉、小杨哥等超头部主播均呈收缩之势。

追求低价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共识之下的贴身肉搏,让“6·18”弥漫着躺不平、卷不动、走不了的气息。

低价大战行至今天,想要持续靠低价留住消费者,重重压力下的各方都显得力不从心。消费者越来越冷静谨慎,他们不再相信眼前的最低,因为未来可能更低。

供应商则是被挤压的群体。价低者得流量成为一种普遍的价值观,流量导向低价,意味着对供应商的挤压达到极致,意味着拼多多的玩法,现在阿里、京东、抖音都在积极复刻。

平台,打低价不遮遮掩掩。利用绝对的渠道优势,把低价战略进行到底。仿佛不计得失,不权衡利弊,人人争当低价之王。

2023年底,拼多多市值一度超越阿里和京东,由此定格了电商行业竞争的标志性时刻。随后,阿里、京东乃至抖音,发起了一场针对拼多多的低价战争。

电商行业进入下半场,粗放的高增长红利远去。

随着竞争加剧,拼多多以绝对的低价优势占领用户心智后,原本不被阿里、 京东生态体系重视的商家,重新回到牌桌,成为争抢的对象。

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电商所刺激的需求和互联网的运作方式,撮合了商家与消费者,让双方两情相悦。

然而,如果其中一方的商家持续没有利润,进而各个环节受到挤压,平台如何做到低价与效率兼得?裹挟进入低价旋涡的各方,如果只打单一维度的淘汰赛,中国制造又如何升级?

低价到底谁买单,不仅是一次年度大促要解决的执行问题,也是一个行业生态能否持久的生存问题。

如果过分追求低价,平台与商家彼此一再试探底线,“劣币驱逐良币”恐怕不是危言耸听。品牌丰富度、供给、服务、产品体验统统退而求其次,或者无足轻重,我们与“又便宜又好”是否会渐行渐远?

低价“6·18”,围城里没有狂欢。中国从不缺制造商,在一轮又一轮的淘汰和焕新中,总有大批量的商家上岸。便宜的货会一直有,如何保障好货一直在?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文中受访者除标注外均为化名)

  原来,这张图纸的设计已经是在五年前了。和这张图纸一样,这一本厚厚的手稿里,全都是从企业创立时开始,所有研发人员关于未来外骨骼机器人的想象。有的能够帮助失能人群重新站立或者可以帮助增加弹跳,还有的无需动力,通过匹配肌肉和骨骼就能够减轻行走疲劳感。但是由于当时整个产业还处于初创期,不仅上下游配套不够完善,在产品研发过程中也无法获取到足够的数据支撑。

  <strong>预约办税期限进一步延长</strong>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2/07/44/12728396326852977808.jpg" alt="" />

  马志威:改变一定会有,我今年37岁,入行时是27岁,现在对很多东西的看法和感觉都不一样了,我会更成熟一点。不变的就是,我觉得自己在内心深处还是一个小孩子,我觉得当演员需要有童真在心里。

  马志威:改变一定会有,我今年37岁,入行时是27岁,现在对很多东西的看法和感觉都不一样了,我会更成熟一点。不变的就是,我觉得自己在内心深处还是一个小孩子,我觉得当演员需要有童真在心里。

林侑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