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公使:共度“黄金五十年” 马中关系将继续迈出坚实步伐丨世界观

来源: 北京商报
2024-06-22 12:15:38

  中新网北京6月21日电(陈天浩)当地时间6月18日起,国务院总理李强开始对马来西亚进行正式访问。马来西亚驻华使馆经济事务公使乌尼·桑卡尔(Unny Sankar Ravi Sankar)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李强总理此次访马将巩固两国稳定的伙伴关系,并为未来的共同繁荣与合作奠定基础。”

  马中关系的“黄金五十年”

  2024年是马来西亚与中国建交50周年,桑卡尔表示,这是两国关系发展的一大重要里程碑。1974年,马来西亚在东盟(ASEAN)国家中率先同中国建交,揭开了马中交流的新篇章,展现了两国长期的合作历史。中马历久弥坚的合作精神在马来西亚支持中国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BRI)时得以延续,凸显了双方对深化区域经济合作的共同愿景。

  推动马来西亚和中国企业之间的紧密合作,对于两国实现强劲且富有韧性的经济增长至关重要。回望历史,两国贸易可追溯到几百年前。马来西亚历史悠久的港口,如马六甲港,曾是香料、陶瓷、纺织品和贵金属等商品交换的转口港。这些早期的互动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不仅推动了马中两国经济发展,还促进了语言、习俗甚至是饮食方面的文化交流,至今仍塑造着双方坚实的经济伙伴关系。

  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马来西亚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3年,马来西亚与中国的贸易比重约占马总贸易额的17.1%,两国贸易额从建交时不足2亿美元,攀升至2023年的1902.4亿美元,增长了950多倍。桑卡尔介绍道,“马来西亚是中国在东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且,投资方面,中国在2023年再次成为马来西亚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FDI)来源国,实际投资金额达到185亿美元。”

  因此,桑卡尔称,李强总理此次访马是进一步加强两国关系的“黄金机会”,尤其是在经济和贸易领域,巩固两国坚实的伙伴关系,并为未来的共同繁荣与合作奠定基础。2013年,中马两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23年,两国宣布共建中马命运共同体。这反映出在共同利益和对未来共同愿景的推动下,两国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的加深。21世纪,马中两国共同应对愈加复杂的国际局势,而两国的关系也将继续在塑造区域和全球格局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桑卡尔坚信,未来50年,马中双边关系会更加丰富和多元化。经济方面,2013年,马中两国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马来西亚政府经贸合作五年规划》(2013-2017年),明确了双边贸易发展路线图。2024年6月18日,马来西亚贸易部长东姑.扎夫鲁(Te ngku Zafrul Aziz)表示,马来西亚和中国将签署一项协议,实施第二轮5年经贸合作计划。此外,两国相关部门也将进一步深化科技领域,尤其是先进技术领域的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助力马来西亚腾飞

  桑卡尔表示,马来西亚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中,共享发展红利。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互联互通、促进贸易、并吸引大量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提升了马来西亚的经济发展水平。

  桑卡尔称,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推动区域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催化剂,开拓亚太地区、非洲以及中东欧地区的新联通领域,为这些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潜力。

  桑卡尔以马来西亚彭亨州关丹市的马中关丹产业园和位于广西钦州市的中马钦州产业园为例,阐述了“两国双园”模式如何推动两国经贸合作发展的。

  他表示,马中关丹产业园已成为马来西亚经济增长的引擎,特别是在马东海岸地区。在为当地居民创造就业机会的同时,该项目也打通了马来西亚、中国和东南亚之间的重要经济联系,对区域发展和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

  此外,桑卡尔还提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其中,马方特别关注“推动科技创新”。中方主办了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共建50多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未来5年将扩大到100家),并支持外国青年科学家在中国开展项目。

  桑卡尔称,这种对科技创新的关注与马来西亚的国家经济政策,尤其是马来西亚2030年新工业大蓝图(NIMP 2030)相辅相成。马来西亚旨在提升经济复杂性,摆脱中等收入陷阱,这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创新和技术进步目标高度一致。目前,马来西亚和中国政府正在就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的合作备忘录进行协商。

  桑卡尔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对马来西亚经济转型至关重要。通过多方面的益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支持了马来西亚的经济增长、多元化和长期发展目标,同时加强了其与中国及其他共建国家的紧密联系,从而为更加互联互通和繁荣的未来铺平道路。(完)

  翟墨:我不认同。中国历史上就是一个海洋大国。从宋代到明代,中国的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在全世界都无与伦比。“南海一号”沉船就是南宋古船。而郑和下西洋,2.7万人的舰队声势浩大。由于中国近代史的屈辱都来自于海洋,我们远离海洋太久了。很多学者把中国界定为陆地文明、黄土文明,这是错误的。我希望通过航海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文明。(完)

  第五版修改书稿上,密密麻麻的便签记录下一个个要修改的地方;打开手头的第六版修改书稿,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原研究员印开蒲又讲起添加说明文字的情况。对每一版书稿都精心思考、修改,印开蒲迎来了新作《百年变迁——两位东西方植物学家的影像重逢》一书的出版印刷。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 郭超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18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据介绍,山西把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作为重点,省委、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深入研究,制定30条政策措施,采取超常举措支持脱贫人口增收,共投入财政资金34.83亿元,其中新增19.3亿元(省级新增10.2亿元、市县两级新增9.1亿元),政策延续到2025年,并将贯彻落实情况纳入年度考核。

  杨春庭还希望,与会领事官员积极发挥桥梁作用,共同推动本国商务部门、地方政府与广西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促进共建国际贸易新通道,经贸合作深入发展。持续深化中(中国)马(马来西亚)“两国双园”联合合作理事会合作机制,推动建立中越“两国两园”联动发展机制,加快建设中泰崇左产业园,探索与其他东盟国家建立更多平台合作项目。

  会议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三农工作、支撑保障全局大局的要求更高、任务更重。要协同推进产能提升和结构优化,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稳面积、稳产量,扩大豆、扩油料,提单产、提自给率,加快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扩大短缺品种生产,发展现代设施农业,努力完成全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建立健全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协同推进成果巩固和农民增收,在强化兜底保障的基础上,把脱贫群众放在农民增收大格局中统筹考虑,创新经营增效、就业稳岗、改革活权等机制办法,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致富有新渠道、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拓展。协同推进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稳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提升,建立完善自下而上、农民参与的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增强乡村治理效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新落点、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改善。

王淑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