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七仙女袁媛携黄梅戏经典剧目赴香港演出

来源: 宣讲家
2024-06-04 11:59:29

  中新网合肥6月3日电 (记者 张强)记者3日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获悉,当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演员、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袁媛,应邀参加第二届香港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

  “这次香港之行,我演绎了黄梅戏经典剧目《牛郎织女》的选段。我在演出中不仅传承了老一辈的表演技巧,更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新。”袁媛在前往香港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牛郎织女》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该剧目以完整的戏剧结构、紧凑的情节和兼具戏剧性和文学性的唱词,体现了劳动人民淳朴的美好期望。

  据介绍,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香港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早在20世纪50年代,黄梅戏 电影《天仙配》《女驸马》便在香港掀起了一股“黄梅热”。作为“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吴亚玲的弟子,袁媛一直致力于将黄梅戏发扬光大。

  袁媛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6岁开始接触黄梅戏,13岁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班,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

  多年来,袁媛不仅在传承黄梅戏经典剧目中表现出色,更在创新方面大胆尝试。她主演的《天仙配》《宣言》等大型剧目,获得观众和业内专家好评。在《天仙配》中,她不仅把握了七仙女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更在演唱和念白上独具匠心。因此,袁媛有第四代七仙女、现代黄梅戏的“看家人”的美誉。

  同时,袁媛专注于戏曲人物的心理研究,并结合自身演出实践,积极开展黄梅戏相关学术性研究,撰写《大型黄梅戏清唱剧<红梅赞>杂感》《演出黄梅戏“唐诗宋词”的感想》《七仙女人物塑造浅析》等文章,并发表了《浅谈黄梅戏艺术未来发展之努力方向》《从新剧<唐诗宋词>看黄梅戏的探索之路》《黄梅戏接轨现代元素,展望未来》《中国戏曲与流行思想的融合》等学术论文。

  值得一提的是,袁媛还曾赴意大利、法国、葡萄牙、西班牙、菲律宾、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黄梅戏这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将是我一生的追求。”袁媛坦言。(完)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锦州1月14日电 (记者 王景巍)说起“年味儿”,大家会说出很多种“味道”,但人们逛大集忙碌的身影和争相采买年货的喧闹必是“年味儿”中不可或缺的。

  为了规避道岔在低温状态时的伤损风险,精准检测道岔区段钢轨表面的细小裂纹,在原有的超声探伤、双轨探伤仪的基础上,上海铁路部门引入涡流探伤“机器人”,只需一人操作,即可实现对道岔特殊部位的全方位探伤。

  2006年,抚松县划定出锦江木屋村保护范围。2016年至今,又先后进行两次修缮,累计投资超3000万元。修旧如旧,除了完成整体架构、稳固木梁、磨平墙面等木屋本体修缮外,还建设了消防控制室、垃圾收集点、公共厕所等配套基础设施。

  2022年1-11月,湖南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湖南现有营业收入过千亿的大企业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399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8家,全省规模工业企业总量首次突破2万家,形成了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新局面。

  “今年春运人流高峰与疫情高峰叠加,是近年来困难挑战最大的一次春运。”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徐成光表示,随着春运客流快速恢复攀升,交通运输已从低负荷运行迅速转变为满负荷运行。

  “有‘医’靠就有依靠!”托里县托里镇居民加合达·哈比坦说,“家庭医生能提供上门服务,给出用药建议,我们看病更方便了。现在,身体有什么不舒服,都会首先联系家庭医生。”

张碧志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