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代七仙女袁媛携黄梅戏经典剧目赴香港演出

来源: 国际在线
2024-06-04 09:34:41

  中新网合肥6月3日电 (记者 张强)记者3日从安徽省黄梅戏剧院获悉,当日,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演员、第31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袁媛,应邀参加第二届香港同乡社团家乡市集嘉年华。

  “这次香港之行,我演绎了黄梅戏经典剧目《牛郎织女》的选段。我在演出中不仅传承了老一辈的表演技巧,更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创新。”袁媛在前往香港之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牛郎织女》是黄梅戏的经典之作,该剧目以完整的戏剧结构、紧凑的情节和兼具戏剧性和文学性的唱词,体现了劳动人民淳朴的美好期望。

  据介绍,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香港有着深厚的情感纽带。早在20世纪50年代,黄梅戏电影《天仙配》《女驸马》便在香港掀起了一股“黄梅热”。作为“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吴亚玲的弟子,袁媛一直致力于将黄梅戏发扬光大。

  袁媛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6岁开始接触黄梅戏,13岁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班,后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进安徽省黄梅戏剧院,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

  多年来,袁媛不仅在传承黄梅戏经典剧目中表现出色, 更在创新方面大胆尝试。她主演的《天仙配》《宣言》等大型剧目,获得观众和业内专家好评。在《天仙配》中,她不仅把握了七仙女的性格特点和情绪变化,更在演唱和念白上独具匠心。因此,袁媛有第四代七仙女、现代黄梅戏的“看家人”的美誉。

  同时,袁媛专注于戏曲人物的心理研究,并结合自身演出实践,积极开展黄梅戏相关学术性研究,撰写《大型黄梅戏清唱剧<红梅赞>杂感》《演出黄梅戏“唐诗宋词”的感想》《七仙女人物塑造浅析》等文章,并发表了《浅谈黄梅戏艺术未来发展之努力方向》《从新剧<唐诗宋词>看黄梅戏的探索之路》《黄梅戏接轨现代元素,展望未来》《中国戏曲与流行思想的融合》等学术论文。

  值得一提的是,袁媛还曾赴意大利、法国、葡萄牙、西班牙、菲律宾、俄罗斯、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演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黄梅戏这一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将是我一生的追求。”袁媛坦言。(完)

又称大年夜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敦煌1月20日电 题:千年壁画“三兔共耳”缘何闻名中西?

  随着摩肩接踵的人群前行,不仅能感受到节前的喜庆和热闹,市集上各种新疆特色美食与商品也将新疆特有的年味儿带了进来。巴楚县色力布亚镇小学教师黄清飞说:“春节即将到来,我在巴扎上采购了牛羊肉,还买了一些新疆传统小吃。”

猪肚和鸡炖的软烂

  瑞兔迎春至,神州报喜来。在此,我们给广大中外记者朋友和所有关心、关注、支持中国外交的朋友们拜年,祝大家新春快乐,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兔年大吉!我们兔年再会。(完)

  1月23日01:30 西甲第18轮 巴塞罗那VS赫塔费

程佩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