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西南联大精神 原创情景剧《追寻》在昆明首演

来源: 金羊网
2024-06-01 21:22:45

  中新网昆明5月31日电 (陆希成)30日晚,由云南师范大学出品的原创情景剧《追寻》在昆明首演,再现西南联大师生教育救国、青春报国、科技强国的感人事迹。

  该剧以西南联大为历史背景,通过当代大学生穿越时空与历史对话的形式,将梁思成“屈才”盖茅房、闻一多为学生朗诵“红烛”、学子争相报考空军飞行员等西南联大往事带到观众眼前,生动展现西南联大师生在艰苦岁月中坚守学术、追求真理、爱国奉献的精神风貌。演出结束时,台下响起热烈掌声,致敬师生们的精彩表演,亦致敬西南联大令人动容的爱国情 怀。

  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往长沙,后又西迁昆明,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当时,云南虽尽力保障西南联大校舍建设,奈何财力物力有限,只能一切从简,师生生活较为艰苦。但西南联大在昆明办学8年间,华罗庚、陈寅恪、闻一多、朱自清、冯友兰等一大批名师巨匠,在简易校舍里鼎立治学研究,坚持为国育才。从西南联大走出了两位诺贝尔奖得主、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一星”元勋、9位党和国家领导人、172位两院院士、100多位名师巨匠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栋梁之才。

  抗战胜利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北返,但西南联大精神仍在“红土高原”云南不断成长与传承。联大将师范学院整建制留在昆明继续办学,发展成为云南师范大学。

  “西南联大精神是‘刚毅坚卓’,云南师范大学一直将其作为校训。”云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语言传播系主任张齐说,相比音乐和舞蹈,语言更能打动人心,用情景剧的形式演绎西南联大的故事,能让观众更直观地感受和理解西南联大精神。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闻一多先生赤诚、热烈的爱国之心让我至今为之动容。”云南师范大学播音主持专业学生王毅翔通过这部情景剧,加深了对西南联大精神的理解,在逆境中奋斗,追求卓越,勇于创新,这种精神激励着鼓舞着一代代的年轻人。(完)

  3.结合中外合资企业特点,外资集团旗下在华十余家同类企业主动、全面开展合规建设,将ESG国际标准本土化,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专项合规体系。企业合规整改过程中,检察机关发现X公司所属集团公司曾获得EcoVadis评级金牌,在中国本土化进程中却遇到了挑战。究其原因,X公司虽然意识到应当将国际ESG合规标准应用于中国本地企业,但该标准内容多为体系与原则性规定,在中国落地必然需要依据中国法规与中国实践经验进行细化。X公司虽然要求ESG合规标准融入管理全流程,制定了指导性规定,但具体到每位员工应当承担的责任时出现了偏差,且在固体废物的收集和处理等环节存在漏洞,导致涉案企业危险废物处置由生产经理个人决策,未按照标准汇报公司后处理,从而发生污染环境的犯罪。

  杨海洋介绍,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等是2023年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任务。面对数字经济、新基建、大健康产业等“风口”,企业家要把握机遇,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作为《家业长青》的执行主编,晟和研究院执行院长汤林弟介绍了该书的创作背景、主要内容以及晟和研究院如何通过专业研究与丰富成果赋能家企可持续发展。他表示,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投资环境呈现高风险、低收益的特征,既有的发展逻辑与投资逻辑失去效力,需要借助更加专业的研判与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壮大,碳纤维的市场应用也在不断拓展。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碳纤维需求加速增长。2021年需求量达到6.2万吨,同比增长27.7%。除了航空航天对碳纤维的需求保持增长,以风电叶片为主的新能源市场正成为拉动碳纤维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碳纤维产业跨入以工业应用为主的新阶段。同时,我国商用航空、无人机等领域装备持续升级迭代,在可预见的未来,碳纤维需求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作为成长中的后腰球员,黎明也是让队友信得过的队长。几年前,他在根宝足球基地有过一段艰难的时光,认识到团队的力量之后,黎明在场内外的担当也越来越多。2021年国少建队早期,因为人数众多一度被分为红蓝两队,他被队友选举为红队队长。两队合并时,他不出意外地被杨晨指定为队长。

  巴林驻华大使谢胡表示,新疆的发展成就显示出中国共产党的强大治理能力,印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和中国致力于改善民生、发展民主、保障人权的积极成效。

杨惠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