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牌照、订单转卖,为何聚合平台顽疾难消?

来源: 北青网
2024-06-11 21:56:44

  □远山

  据本地媒体报道,今年以来,苏州、青岛等城市先后对网约车平台进行监管和整顿,截至目前有36家网约车平台因不符合规定而被撤销许可,从当地清退。然而,另一方面,网约车平台还在增加。据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系统统计,截至2024年4月30日,全国共有349家网约车平台公司取得网约车平台经营许可,环比增加4家。

  在网约车的江湖里,抢夺牌照的竞赛如同一场无硝烟的战争,其背后的危害,如同水面下的暗礁石,正悄然侵蚀着这个新兴行业。牌照的争夺战,催生了 泡沫般的虚假繁荣,不少新进入的网约车平台公司并非基于服务与创新,而是奔着牌照的稀缺资源。这种无序竞争,非但消耗了市场活力,滋生了泡沫,甚至还导致资源错配,真正的服务与技术进步被边缘化。

  对于乘客而言,这复杂链条下,在聚合平台打车,就像“开盲盒”,你并不知道哪个平台的车会率先到来。一旦遭遇纠纷或安全事故,追责如雾里寻门,权益难以保障。透明度的缺失,信任的基石动摇,消费体验受损。

  在此模式下,行业陷入内卷、不规范的恶性循环。在追逐牌照的热浪中,个别缺乏真正服务能力的小平台诞生,资质不全、服务不达标,合规性存疑,市场秩序混乱。而对聚合平台的宽松监管,使得这些平台得以生存,劣币驱逐良币,合规平台的发展受阻,行业陷入低效竞争,整体生态恶化,长远发展受阻滞。

  就此,抬高门槛,规范经营成为必行之策。首先,抬高网约车平台的准入门槛,确保服务质量和合规性,避免资质不足的平台浑水摸鱼,净化市场。其次,加强对聚合平台的监管,明确其责任、透明度,保障乘客与司机权益,确保纠纷有门可寻,服务有责可追。再者,推动行业整合与规范,简化服务链路,减少中间环节,让司机收益更直接,乘客权益更透明,减少内卷,促进行业良性竞争,行业向服务与创新回归。

  网约车平台牌照的抢夺与转包现象,既刺伤司机生存之基,又损乘客之权益,更使行业发展陷入迷雾。

  对此,中国网约车分会会长顾大松建议,将“聚合平台—网约车平台—网约车租赁公司—司机”这样四个层级缩减为“网约车平台—网约车线下经营主体”两个层级,证件齐全合规是先决条件。此举一是让网约车租赁公司与司机合作形成一种线下的网约车经营主体,管理时对整个经营主体进行证件检查、追责到人;二是聚合平台不直接提供接单派单,提供服务的网约车平台以小程序形式出现在聚合平台上,接单后用户界面跳转至网约车平台,且由网约车平台统一定价,减少聚合平台抽成。

  除此之外,当下网约车牌照发放政策,也应置于行业良性发展的角度重新考量。应规范牌照发放环节,治理租卖平台证的交易乱象,让资质不足的企业难以混入其中。同时,加大对聚合平台的监管和考核,让那些频频违规经营、服务质量低下的小平台企业尽快退出行业,加大淘汰力度,把好行业准入和退出关,从而保障网约车司机和用户的合理权益。

  显然,当下部分网约车聚合平台与第三方网约车企业的“盲盒”乱象,合规性、安全性、服务质量堪忧。唯有高门槛、强监管、透明规范、简链条,方能拨云见日,确保市场健康,让司机有公平,乘客得保障,方能让网约车行业驶向服务于乘客的本质,回归其本源。

  (作者是知名财经评论员)

  疫情之下,不少焦虑可以理解。一方面有困难要及时求助,另一方面也要调整好生活,保持好心态,努力适应非常时期的变化。健康是个人未来一切发展的基础,免疫力又是个体对抗疾病的最有效“药物”。让我们携手与共,同心协力打好疫情歼灭战,推动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

  陆蒙吉建议,各城市现在应立刻调查疫苗接种率,提高分级诊疗管理能力、医疗资源储备和必要的药物储备,并且,这些信息还要对社会公开,每个市民都要知道所在城市目前为了应对大规模疫情暴发准备了多少资源?这些储备够用多久?够多少人用?“对每一项都要设立详细的标准,根据当地人口免疫水平、人口结构来进行测算。”在他看来,这些标准,也可以作为城市未来调整管控措施的阀门,不搞一刀切。

  2022年12月2日0—24时,河北省新增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15例(石家庄市);新增无症状感染者346例,其中石家庄市269例、秦皇岛市45例、廊坊市9例、张家口市5例、邯郸市5例、邢台市4例、沧州市3例、承德市2例、衡水市2例、雄安新区2例。治愈出院101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2743例。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规定既包括单次收付金额,也包括一定期限内的累计金额。这也是为什么部分用户发现,之前使用微信或支付宝收付款正常却突然收到身份信息登记要求的原因。

  2022年11月25日上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公开宣判被告人吴亦凡强奸、聚众淫乱案,对被告人吴亦凡以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一年六个月,附加驱逐出境;以聚众淫乱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十个月,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三年,附加驱逐出境。

  劳荣枝与法子英残害多人后,只身潜逃20年,归案后的劳荣枝在媒体面前,连连自称“受胁迫参与作案”“对被害人家属道歉”“自己也是受害者”。在这些案件中,她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这几年她的审判过程如何?

蔡嘉梅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