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2024年教育、社保和就业预算安排都将超过4万亿元

来源: 猫眼电影
2024-06-26 02:15:47

  中新网3月6日电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6日表示,提供公共服务和保障民生,是公共财政最基本的功能。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近年来,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持 续提高资金安排的“民生含量”,不断增强政策举措的“民生温度”,努力让国家的财政账本变成百姓的“幸福清单”

  第一,受益范围不断扩大。经过持续多年的努力,我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现在的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1亿人,医保参保人数超过13亿人,有4400万人被纳入低保和特困救助范围,每年约1亿人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到国家资助,1.59亿名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除学杂费并获得免费教科书。

  第二,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生态环境等方面政策保障不断健全。比如,2019—2023年,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从每人每年520元提高到640元,每年增加30元,各级财政累计拨付补助资金约3万亿元;今年财政补助标准还将再提高30元。

  第三,投入力度越来越大。2019—2023年,全国教育支出增长18.5%,社保和就业支出增长35.8%,卫生健康支出增长34.4%。2024年,教育、社保和就业预算安排都将超过4万亿元。

  下一步,财政部门将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扛在肩上,落实到财政各项工作当中,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聚焦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问题,持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推动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坚决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把老百姓关心的事一件一件办好。

  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3月6日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胡秀秀则建议,相关部门能资源整合、政策精准集中牵头帮助山区26县提升农产品品控和源头的信用溯源,真正让农产品享受到溢价带来的营收上升,形成共富闭环。

  “通过制度建设的落实建立起长效机制非常关键。”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务院参事焦洪昌表示,《规定》中提到了制度的建设和具体的问责形式,不仅对于反腐倡廉和国家的法治建设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同时对于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促进领导干部家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宋子节、肖聪聪、实习生叶子静)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杭州1月16日电(记者 胡丰盛 施紫楠)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院长王金南曾评价,浙江湖州生态文明建设,是山水,又不止是山水。

  <strong>多地支持住房改善 一二线热点城市复苏加快</strong>

  据了解,广东海丰鸟类省级自然保护区于2004年3月2日首次发现黑脸琵鹭,数量为27只。并于2005年起每年参与开展黑脸琵鹭全球同步调查,2014年记录到黑脸琵鹭的数量首次突破100只,共128只。

  <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沈阳1月16日电 (李晛)辽宁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6日选举郝鹏为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选举李乐成为辽宁省省长。

林国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