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牦牛博物馆十周年:传播牦牛文化到更远的地方

来源: 证券时报
2024-06-03 06:26:27

  中新社拉萨5月18日电 题:西藏牦牛博物馆十周年:传播牦牛文化到更远的地方

  中新社记者 赵朗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这一天,西藏牦牛博物馆刚好走过十年,这是中国唯一一座牦牛主题博物馆。牦牛粪是镇馆之宝,一半藏品由牧民们无偿捐赠,凭借这些,这座博物馆一次次“出圈”,成为西藏热门旅 游打卡地。

  当时57岁的他辞去北京出版集团的职务再次回到了曾工作16年的西藏,“当时没有资金,车也是自己的,也不知道要建在哪。后来,多方努力,得到了北京和拉萨两地的支持,博物馆纳入了北京重点援藏项目。”

  由此,吴雨初建团队,开始了3年的筹备工作。行走3万公里,他和团队进行田野调查和藏品收集,困难重重,又一次次被牧民们的热心感动。牧区没有博物馆概念,藏语中也没有博物馆的直译。吴雨初向牧民做了最简单的解释:要给“亚”(藏语,意为牦牛)建“颇章”(藏语,意为宫殿)。申扎县的一位牧民听说北京的汉族人到西藏给牦牛建宫殿,特别感动。他们一家人做了一顶牦牛帐篷,坐了3天的汽车送到了拉萨。

  2014年开馆时,西藏牦牛博物馆已有数千件藏品,十年来,仍有民众不断向这里捐赠藏品。

  西藏牦牛博物馆共4个展厅,藏品诠释着高原大地历史文化、畜牧文化、器物文化、生态文化,以及音乐、舞蹈等艺术文化。感恩展厅内,墙上悬挂了152头牦牛头骨,甚为壮观。

  吴雨初介绍:“牦牛头骨均是它生前主人送来,博物馆给这些牦牛头骨做了编码,编码背后记录了它主人的名字、它的名字和性别,家住哪里、海拔多高、一生产了多少奶、多少酥油。你看上面那一层个头小的全是母牦牛的。”

  西藏牦牛博物馆建成后,牦牛文化走到了更远的地方,曾到北京、广州、南京、杭州等很多城市展览。牦牛粪作为镇馆之宝,是每次展出的必备。他说:“很多人以为牦牛粪很臭,闻后都说有股牧草的清香。在外展出,馆员们学会了不少牧民技能,都会砌牛粪墙,做灶。”

  过去十年,西藏牦牛博物馆接待过不少国外政要、科学家、博物学家等。其中,有位美国考古学家,机缘巧合之下,他在这里竟见到了已故父亲的照片以及研究牦牛的论文,这一跨越重洋的不期而遇让他感动不已,潸然泪下。

  为何选择牦牛作为表达西藏文化的符号?吴雨初解释:“一说到西藏文化,很多人便认为就是宗教文化,我不这么看,牦牛文化比宗教文化早得多,它由高原劳动人民创造而来,它才是真正的高原象征。”

  他还说,牦牛身上的肉、血、奶、皮、毛、骨、粪便等等一切,成就了西藏高原人的衣、食、住、行、运、烧、耕,所以当之无愧。

记者了解到,除了组合产品的预售火热外,世界杯期间,酒店餐食预售量也比平时多了不少。不少酒店负责人表示,他们在今年的“双十一”期间已经提前布局,大力推广世界杯观赛的餐饮套餐,“双十一”的优惠加上“世界杯”的魅力,让啤酒小食类套餐的销量十分可观。

出镜

按理说,卡塔尔队虽不是传统的亚洲豪门,但还是有资格自信的。毕竟这几年,它水平提高很快,2019年拿下了亚洲杯冠军。为了准备这届世界杯,卡塔尔足协不惜砸下重金,接连踢了美洲杯、北美金杯赛,甚至还参加了欧洲区预选赛,都跟欧洲队玩上了。

这样的英格兰还不算是“00后富翁”。作为世界杯历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的巴西队,他们本届世界杯也派出了一套新老结合的阵容。锋线上召入了00年的维尼修斯、00年的安东尼、01年的罗德里戈以及01年的马丁内利四名备受期待的新星。

范加尔认为这支荷兰队比8年前更出色,当年是季军,这次他希望是世界冠军。上周一荷兰队首次集中时他就开始给球员们树立“冠军”自信:“我们要成为世界冠军。”中场拜勒亥斯披露了范加尔的执着,他发信息慰问公开癌症病情的范加尔,得到的回复却是:“谢谢,那么你准备好成为世界冠军了吗?”

诚然,这和西亚足球整体对留洋不甚热衷不无干系。4年前,派出多位国脚在西甲感受氛围的沙特,最终以连场完败宣告了“海外养狼”计划的失败。而对于东道主卡塔尔而言,他们也更加相信长期集训,而非飞行拉练、随时组队。

李佑郁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