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收骤降短板突显、高额分红却遭小股东反对 苏农银行怎么了?

来源: 红山网
2024-05-31 18:09:50

  分红总额创新高,反惨遭11.26%小股东反对。

  文/张恒

  而这其中,备受市场投资者关切的当属该行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的通过情况,但从投票结果来看,该方案遭到不少小股东们的反对。

  根据公告信息,苏农银行《2023年度利润分配方案》同意比例为95.3565%,反对票超过1797万,占比4.6435%,其中持股1%以下股东反对比例最高,达到了11.27%。

  我们不禁好奇,一般而言,在赚钱效应越来越艰难的当下,上市公司还能拿出真金白银来分红实属不易,对投资者来说理应是好事。那么,苏农银行的中小股东们为何会对该利润分配方案投下反对票?难道与苏农银行当前喜忧参半的经营业绩发展有关吗?

  分红总额创新高,却惨遭11.26%小股东反对

  公告显示,苏农银行2023年分配方案具体形式为每 10 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 1.8 元(含税),高于2022年每10股1.7元现金红利派发方案。

  从分红率来看,2023年苏农银行仅为18.62%,低于2022年的20.41%,为该行上市以来的次低水平;但从分红总额来看,该行此次分红总计将达到3.25亿元,又是上市以来的最高值。

  事实上,对比苏农银行近两年股东大会中利润分红相关议案投票结果,可以很明显看到,其在2023年股东大会上,小股东们投下的反对票呈现上升趋势。

  比如,在2022年利润分配方案投票上,在5%以下持股股东中,投下反对票的比例仅为0.01%,其中持股1%以下的股东反对比例也只有0.05%,全部为市值50万以下股东所投,票数为46561。但在2023年方案上,5%以下持股股东中投下反对票比例则高达6.9%,对应的持股1%以下股东反对比例高达11.27%。

  有分析人士指出,不少银行中小股东反对大比例分红,原因主要集中在银行本身的资本消耗比较大,同时息差、利润都在缩小,银行也无法通过股权融资来有效补充资本。

  不难发现,此前中小股东们对现金分红还未产生严重分歧,而到了2023年度,苏农银行破天荒实现上市以来的最高现金分红,却遭到众多小股东反对,这背后显然也透露出不少投资者在期待的同时,也有一丝担忧。

  这是因为该行近些年业绩财务指标表现并不稳健,从侧面引发了投资者对其目前是否适合大额分红,以及会不会对自身产生一定风险讨论声音此起彼伏的出现。

  业绩增速放缓,中间业务全线“溃堤”

  业绩方面,2023年苏农银行实现营业收入40.46亿元,同比增长率仅为0.21%,实现归母净利润17.43亿元,同比增加16.04%。

  纵向对比,苏农银行近几年的营收增速下降趋势尤为明显,几乎陷入停滞。2019年-2021年这三年中,其营收增速从11.79%逐年降至2.17%,2022年虽有所回暖升至5.3%,但到了2023年突然降至连1%都够不到。

  具体来看,苏农银行2023年的营收端,利息净收入出现了明显的下滑,得益于非利息净收入的拉升,才勉强使总营收维持住了正增长。

  去年该行取得的利息净收入为29.66亿元,较2022年减少了1.72亿元,同比下降5.48%,其中利息支出大幅增长了5.55亿元,但利息收入却只增加了3.83亿元。可见,去年苏农银行在利息支出上付出了很多“沉没成本”,而在相关收益上不及预期,未能覆盖住支出,最终导致利息净收入的滑坡。

  是什么加重了利息支出呢?拆解来看,去年该行吸收存款带来的利息支出同比增长了18.51%至30.73亿元;拆入资金及卖出回购金融资产带来的利息支出 大幅增加了53.29%至2.51亿元,这两项指标的增长,直接推高了其总利息的支出。

  再来看为何利息收入不及预期?透过财报不难发现,苏农银行取得利息收入来源的大头是在发放贷款及垫款业务上,常年占比超70%。然而在2023年,该业务所带来的利息收入却仅仅同比增长了2.72%,只有49.7亿元,而其中的个人贷款业务还同比下滑了0.9%,缩减至14.01亿元,利息收入增长乏力也就并不意外了。

  体现在净息差和净利差两个指标上,其下行幅度均对利息净收入的增长造成了很大压制作用。数据显示,2023年苏农银行净息差为1.74%,较2022年的2.04%同比滑落30个基点;同期净利差从1.84%下降至1.53%,同比缩减了31个基点。

  在主营业务收入下滑之际,该行非息收入却扛起了提振营收的“大旗”。数据显示,去年苏农银行取得的非息净收入为10.8亿元,较2022年增加了1.8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20.07%,所占总营收的比重也提升至26.69%。

  不过,比较割裂的是,在非息净收入指标下,苏农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出现了大幅下滑,其他方面的业务收益也有不同程度缩减,而只有投资收益却实现了非常亮眼的增长,才保住了非息净收入的提升。

  数据显示,去年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32.39%,竟然没有破亿,仅有0.89亿元,给总营收贡献的比率才只有2.2%。旗下中间业务取得的收益几乎全部崩溃滑坡,其中理财业务、支付结算与代理手续费、电子银行业务、贷记卡等收入分别为0.94亿元、0.77亿元、0.19亿元、0.05亿元,同比分别减少44.03%、1.69%、0.11%、8.69%。

  但与之相反的是,去年该行投资收益令人想不到的却猛增至8.94亿元,同比增速高达30.31%,今年一季度则因增加了债券投资,以致其投资收益又同比大增168.9%至3亿元。

  受益于投资收益的亮眼表现,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苏农银行分别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为10.96亿元、4.1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10.56%、15.83%。

  资产质量好转,资本充足率下降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商业银行无时无刻都在面临净息差收窄的挑战。在此压力背景下,发展中间业务也就成为商业银行提升营业收入的关键一环。

  正如以上我们提及到的急剧下滑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这一数据指标,苏农银行短板较为突出,在中间业务发展上依然任重道远。

  从2024年一季报来看,该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的下滑趋势还在持续,较去年同期竟下降74.86%,仅有636.9万元,苏农银行给出的原因是理财收入减少所致。

  在中间业务收入骤降、净息差不断收缩的背景下,苏农银行的风险承受能力也引起了市场高度关注。事实上,自2019年以来,该行的资本充足率出现连年下滑的情况,财务稳健程度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有待提升。

  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苏农银行的核心一级\一级资本\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1%、10.11%、11.75%,分别较2023年末下降了9、8、13个基点,而较2019年末高峰时期分别下降了207、206、292个基点。

  不过,虽然资本充足率不断下滑,但苏农银行的资产质量却在稳步提升。截止2024年3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与上年末持平为0.91%,已经连续五年在压降了。此外,2023年该行关注类贷款较上年末下降0.27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452.85%,较年初提升10.02个百分点,不良资产得到有效出清,抵补能力进一步夯实。

  目前尚未转股的苏农转债金额为12.89元,占苏农转债发行总量的51.54%,也就是说,该行可转债转股率接近50%。

  从这个维度来看,苏农银行或可通过可转债来补充资本金缓解压力,但是近些年来,该行在二级市场的表现较为低迷,可能会对融资造成一定影响。截至2024年5月24日,其股价报收5.28元/股,相较于上市第二年的股价最高值14.68元/股,已经跌去了超60%。

责任编辑:刘天行

  张桥是哲学博士、教授,先后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求学,回国后成为苏州大学特聘教授,后来由高校转入政坛,现任苏州市副市长。

  在犯罪学中涉及到犯罪的程度,有一个测量的指标叫腐败的烈度,也就是腐败的严厉程度。从我们目前观察到的信息来看,从1人发案到14人归案,由此显现出犯罪的金额可能确确实实会发生几何倍数的增长。这种集团式、链条式共同导致的腐败烈度的增加,是值得我们关注的。

  第二类是中国男子足球队。对于男足主教练来说,他可能掌握入队权、晋级权、合作权,甚至是在特定的比赛当中球员的出场决定权。男足主教练在公办体育组织中行使管理职责,包括管理会员、管理团队、管理合作、管理经济以及相关的奖励分配等,这些环节中可能存在腐败的空间。

  工作目标。两岸融合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福建作为台胞台企登陆第一家园的效应充分显现。融合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两岸一家亲、闽台亲上亲”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闽台人员往来更加便捷,贸易投资更加顺畅,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拓展;厦门与金门、福州与马祖融合发展示范效应不断显现,平潭综合实验区对台融合作用充分发挥。

  与此同时,路透社又拿中国与另一个南太岛国瓦努阿图的关系说事。该媒体称,在中美于南太竞争的背景下,瓦努阿图议会4日选举萨托·基尔曼为该国新总理。此前该国上诉法院维持对该国亲西方的前总理卡尔萨考的不信任投票。路透社称,基尔曼此前担任总理时曾与澳大利亚有过摩擦。他曾多次访华,并承诺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答:执法监督是推进依法行政的关键环节,是校外培训执法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办法》第三十八条至第四十一条建立了执法监督机制,压紧压实执法责任,着力提升校外培训执法效能。一是建立挂牌督办机制。明确规定对于重大违法案件,上级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可以挂牌督办,提出办理要求,督促下级部门限期办理。二是建立公开通报机制。明确规定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校外培训行政处罚决定,应当将案情和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通报,形成警示震慑,同时接受社会监督。三是建立统计报告机制。明确规定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应当建立违法案件统计报告制度,定期将本行政区域内的校外培训违法形势分析、案件发生情况、查处情况等逐级上报。四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具体规定了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实施校外培训行政处罚中需追究责任的4种情形,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等行为,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力求通过执法监督机制,督促执法部门依法查处校外培训违法行为,久久为功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守护孩子快乐童年。

林乃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