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在理丨如何理解总书记所倡导的“大食物观”

来源: 旅游网
2024-05-18 10:14:54

  柴米油盐,一蔬一饭,既是家事,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心头牵挂的国事。

  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坚持大农业观、大食物观,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大食物观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深刻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根本遵循。

  “大食物观”由来

  早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习近平就在《走一条发展大农业的路子》一文中提出:“……过去讲的粮食只是狭隘地理解为就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现在讲的粮食即食物,大粮食观念替代了以粮为纲的旧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201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念”,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再到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大食物观的阐释不断丰富和发展。

  什么是“大食物观”

《经济日报》刊文解读——

  有别于传统的以粮为纲,大食物观体现了从“粮食”到“食物”观念上的与时俱进和丰富创新。大食物观视域下,粮食概念从狭义的谷物扩展至一切可食用的食物范畴;粮食安全目标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由吃得饱转变为吃得好、吃得营养、吃得健康;食物获取途径从耕地资源拓展到整个国土资源,食物开发领域延伸至山水林田湖草沙,最大限度提高各类资源利用效率和生产潜力。大食物观反映出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边界拓展与战略深化,契合“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为什么强调“大食物观”

《农民日报》刊文解读——

  一方面,人民群众对于吃的诉求越来越多样化,这就需要建立更高质量的食物供给体系,不仅保基本,也要保多样性。另一方面,从我国的资源禀赋来说,我们用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养活了近20%的人口,到何处再去挖潜?这就需要跳出“粮油肉蛋奶”的传统范畴,将视角从田间地头向森林、草原和江河湖海等延伸,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既要用好有限的耕地,又要善待大自然的馈赠。树立“大食物观”,意味着我们要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理解和把握好粮食安全的要义,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食物多样性的消费需求,走好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如何树立践行“大食物观”

《人民日报》刊文解读——

  树立并践行大食物观,必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提高耕地利用效率,加强对非常规农业生产空间的开发和利用。要完善体制机制,坚持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摆在首位,探索构建大食物监测统计体系,严格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完善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有效调动农民的农业生产积极性。要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以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推动食物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多学科交叉、协同推进设施农业装备、技术和品种创新研发,积极培育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他们使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要推进粮食绿色减损,减少食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和浪费;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倡导节约粮食、反对浪费。

  统筹:秦华

  策划:万鹏

  编辑、制图:黄瑾

  内容来源:综合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农民日报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2/65/11096100918672392093.jpg" alt="" />

  2022年下半年,迎来了线下书展的热闹时期:山东首届全民阅读大会暨齐鲁书香节、第十二届江苏书展、2022南国书香节、2022中国黄山书会、第二十届北京国际图书节、第四届深圳书展、第十八届上海书展、第四届天府书展等陆续开幕。第九届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CCBF)于12月初在上海举行。

  牛津经济研究院高级经济学家施瓦茨(Bob Schwartz)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多项主要通胀指标都在显示物价压力的缓解。虽然这不足以阻止美联储在2月停止加息,但物价回落显然受到欢迎,也让美联储基本确认了政策立场,即加息将从之前的50个基点进一步调整至常规模式,加息25个基点。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3/52/15982727269651794744.jpg" alt="" />

  镟刀与轮对剧烈摩擦冒着蓝色浓雾,并传来刺鼻的气味,张辉盯着镟刀处不时用一根儿近2米长的铁钩将钢屑钩掉,放进收纳桶内。

  在查德看来,对盆景的热爱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也像一把钥匙,带他打开中国文化“宝箱”。工笔画、书法、古琴、二胡……20年来,查德不断尝试新的文化体验。“最初我来中国只是为了学盆景,但中国文化太丰富美丽,我想要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学习,也想让全世界知道中国文化有多酷。”

蔡伊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