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和震区安置点:寒意之中有生气

来源: 雷科技
2024-06-02 18:11:24

  中新社青海民和12月20日电 题:青海民和震区安置点:寒意之中有生气

  作者 赵凛松 潘雨洁 周瑞辰子 马铭言

  20日上午,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县中川乡美一小学的震区集中安置点内,几个孩子穿着厚棉衣骑上玩具小车,在数十顶帐篷间穿梭游戏,嘴里不时呼出阵阵白气。

  18日23时59分,甘肃积石山发生6.2级地震,震中50公里范围内涉及毗邻省份青海的22个乡镇,其中,与甘肃仅一河之隔的青海省民和县官亭镇、中川乡两地受灾情况较严重。据悉,19日晚间,中川乡集中安置749户、3154人,分散安置1701户、7222人。

  教室内,30张行军床上摞着被褥,“昨晚,我们一家七口都睡这里,床和被子都是部队帮我们搬进来、铺好的。”中川乡草滩村村民王七月花告诉记者。

  旁边的儿媳正喂三岁的小孙女吃泡面,桌上放着饼干、火腿肠、牛奶,儿子从门口部队的炊事车上打来了开水。

  小姑娘边吃边看着手机上的动画片,“这里能插电褥子、手机能充电,跟家一样舒服。”王七月花的儿媳说,“就是昨晚一直不敢睡,鞋都没脱,一感到余震就抱着孩子往外跑。”

  说话间,武警部队的战士们进来打扫卫生,统计午餐人数。

  祁洪涛安静地坐在床角, 望向窗外。15岁的他目前就读于中川乡中心学校。

  “地震时,我们很怕,从宿舍楼往外跑,老师把自己的衣服给我们穿,挨个给家长打电话,”他说,“妈妈当时心急如焚,老师还拍了我的照片发给她。”

  地震当晚的情形在祁洪涛脑海中不断重复。“现在,最想见的就是老师,”他说,“想问问她这几天过得安不安全、好不好。”

  室外的数十顶帐篷门口,速热食品、御寒衣物、生活用品等各类物资分门别类整齐摆放。草滩村的吴秀英和十个邻居围坐在帐篷中的取暖器边。“感觉这里比房屋安全,也很暖和。外面还有医生,有防冻伤的药和常用药,还帮我们测血压、处理伤口。”

  国家电网的相关工作人员正在排查帐篷内的用电规范问题。“天气寒冷,我们会提醒各安置点贴好用电标识、注意电线接头部分固定等等,保障民众的取暖供电安全。”

  上午11点,负责安置点后勤保障的武警青海总队机动某支队的战士们开始准备午饭了。

  “我们有副食蔬菜的冷藏车、储备米面油主食的物资车,最多能保障600到800名村民的热食,还会定时配送。”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午的菜单是牛肉粉汤、炖牛腩、炒土豆丝。

  安置点对面的馍馍铺也飘出热气,店主王凤英(化名)揭开大笼屉,热乎的大花卷出锅了。她说:“这几天,我每天都烙饼子、蒸馍馍,分给村里邻居,也送给帮助我们的人。”(完)

  中新财经注意到,出境便利度的提升、跨境机票的价格走低,促使不少用户利用2月、3月的旅行淡季开启春季跨境错峰游。

  伊特鲁里亚人视死如生,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为自己的死后进行准备。他们普遍相信人死后会在另一个世界生活,并依然保留生前的习惯。他们按照自己房屋的样子建造坟墓,墓穴按照生前居所的样貌进行布置,生前使用的物品用于陪葬,包括床、脚凳和灯盏,当然还有食品和酒。早期伊特鲁里亚人实行火葬,并使用一种用黏土制成的容器保存逝者的骨灰,容器形状大多仿照逝者生前居住的房屋形状。在流行土葬后,坟墓被精心设计,墙壁上绘有精美的壁画,放置着各种雕塑。陶棺或石棺与人一样大小,棺上装饰着华丽的浮雕并涂有颜色,描绘着从神话故事到来世生活的不同主题。棺盖上的雕塑再现了逝者的形象,有的仰卧,更多的是表现主人斜卧榻上参加酒会的场景。从墓穴形制以及墓葬中的骨灰容器、壁画、雕塑上,我们得以窥见2000多年前伊特鲁里亚人的饮食和衣着习惯,贵族生活以及他们对待仆人、奴隶、外国人和妇女的态度。

  <strong>北川羌族自治县新华村甲缘农场负责人 邓胜林:</strong>采用共享共用的模式,大家一起来使用这个库,这样既节约了空间,同时又降低了使用成本。

  2022年,吉林省两大综合保税区——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珲春综合保税区进出口总额均实现大幅增长,前者同比增长318.9%,后者同比增长165.6%。

  据媒体报道,2月2日,一名网友称网购的飞利浦密码锁不用指纹、不用密码可直接开门,当晚一男子直接开门闯入其家中,后自称走错门离开。对此,飞利浦客服表示商品已过质保,维修需自理费用,并称:“被进屋,建议报警哦。”

  2022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电子门锁质量抽查报告。结果显示,检验的123批次产品中,发现42批次产品不合格,抽查不合格率为34.1%,主要问题集中在防破坏报警功能及阻燃性能两个指标。

林育珊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