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联会: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1万辆 环比增长11.4%

来源: 封面新闻
2024-06-12 06:32:50

  中新网6月11日电 据“乘联分会”微信公众号消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发布2024年5月份全国乘用车市场分析。

  零售

  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1.0万辆,同比下降1.9%,环比增长11.4%。今年以来累计零售807.3万辆,同比增长5.7 %。其中5月常规燃油车零售91万辆,同比下降23%,环比增长6%;1-5月常规燃油车零售482万辆,同比下降9%。

  今年车市的年初价格战启动早、部分热销车型近20%的降价力度大,从2月春节后延续到4月底的时间跨度大,参与降价的车型接近去年全年的降价车型数量,因此形成消费者暂时对价格的极度观望,加之消费者的消费预期偏弱,暂时抑制了春季车市的启动;随着4月末政策执行细则的出台,积蓄的消费购买力在5月有所释放,推动新能源车红5月行情,走势好于乘用车厂商预测团队的预期。新能源车车购税优惠政策6月1日起剔除200公里以下微型电动车等入门车型,因而5月车购税优惠政策退出前的抢上牌因素也促进了新能源市场的持续增量。

  5月自主品牌零售98万辆,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12%。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57.6%,同比增长7.3个百分点;2024年自主品牌累计份额56%,相对于去年同期增加6.6个百分点。5月自主品牌批发市场份额64%,较去年同期增长9.2个百分点;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和出口市场获得明显增量。头部传统车企转型升级表现优异,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安汽车等传统车企品牌份额提升明显。

  5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9万辆,同比下降21%,环比增长8%。5月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8.6%,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4.8%,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6.7%,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5月豪华车零售24万辆,同比下降3%,环比增长19%。5月的豪华品牌零售份额14%,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传统豪华车市场需求并不很强。

  出口

  今年总体汽车出口延续去年年末强势增长特征,5月海关统计汽车出口56.9万辆,同比增长30%,当月出口金额达到105亿美元,同比增长17%。实现较强的增长。今年1-5月份,汽车整体出口达到245万辆,同比增长27%,汽车出口金额达到464亿美元,同比增长20%。乘用车厂商统计口径:5月乘用车出口(含整车与CKD)37.8万辆,同比增长23%,环比下降9%;1-5月乘用车累计出口187万辆,同比增长34%。5月新能源车占出口总量的24.8%,较同期下降6.8个百分点。随着南美等市场的恢复,5月自主品牌出口达到31.9万辆,同比增长27%,环比下降7%;合资与豪华品牌出口5.8万辆,同比增长5%。

  生产

  5月乘用车生产199.7万辆,同比增长0.3%,环比增长0.5%。5月乘用车生产较2023年的历史同期高点199万辆高出0.7万辆,创历史新高。5月豪华品牌生产同比下降13%,环比下降3%;合资品牌生产同比下降24%,环比增长2%;自主品牌生产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1%。

  批发

  5月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203.1万辆,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3.9%。受市场企稳回暖和出口促进,5月厂商销量较2023年5月历史高点200万高2.8万辆,创历史新高。5月自主车企批发129.8万辆,同比增长18%,环比增长4%。主流合资车企批发48万辆,同比下降23%,环比增长3%。豪华车批发26万辆,同比下降9%,环比增长5%。

  5月乘用车主力厂商总体表现分化,比亚迪、奇瑞汽车、吉利汽车、长安系厂商总体较强。5月万辆以上销量的乘用车厂商共32家(4月32家,去年同期30家),占整体市场份额95.4%,其中同比增速超100%的有2家,同比增速超10%的有10家,同比负增长的17家。万辆以上批发量的乘用车厂商环比4月正增长的有20家。

  库存

  由于5月厂商生产相对谨慎,但零售回暖,形成了厂商产量低于批发3万辆,而厂商国内批发低于零售6万辆的去库存走势。厂商与渠道3月加库存,4-5月一般是去库存特征,今年4月因“五一”备库存而稍高,5月的厂商库存稳健调整。

  新能源

  1月1日,随着存量房贷利率启动重新定价,不少贷款买房人已经收到了利率下降的短信。

  除了“订单班”,该校还同时实行“学徒制”,重点应用在建筑机械类专业,也有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设备。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广东是中国红色革命的策源地之一,红色文化对现代文明产生了哪些影响?</strong>

  在企业创建的重点内容中,意见提出,全面落实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制度,加强企业民主管理,依法保障职工劳动报酬、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社会保险、职业技能培训等基本权益。建立职工工资集体协商和正常增长机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建立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强化劳动争议预防,促进劳动争议协商和解。

  记者:当前我国经济面临新的下行压力,再加上实施减税退税缓税,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加大。请问财政部将如何支持保障兜牢民生底线?

  小时候,我住在北京远郊区,每次去天安门都是一场长途跋涉。先要等很久,才能坐上长途大巴车,然后走走停停近两个小时,才能换上地铁2号线。那时候,我觉得只有坐上地铁才算到了北京,欢喜不言而喻。

柳左恩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