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连环出招守住一江碧水

来源: 九派新闻
2024-06-17 01:01:05

  中新网玉林3月13日电 (陈秋霞)走进广西玉林市玉州区仁东镇鹏垌村,极具岭南特色的村庄古朴而清幽,游客来来往往,孩童嬉戏打闹。村内三百多亩油菜花竞相绽放,铺展开一幅乡村振兴的 美丽画卷。

  近日,2024年广西环保世纪行媒体采访团跟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组走进玉林市,聚焦当地全流域立法推动水污染治理,守住一江碧水的生动实践。

  鹏垌村已有500多年历史,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过去,鹏垌村存在古民居破败,村内杂草丛生,污水横流等问题,严重影响村民生活。如今,鹏垌村已成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近年来,玉州区先后投入1.16亿元,在43个行政村建成69座集中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74%,极大改善了农村地区的水环境质量。鹏垌村是受益者之一,目前该村生活污水已全部纳入污水管网处理。

  玉林市人大代表、仁东镇鹏垌村党支部书记陈武榆介绍,鹏垌村设立人大代表联络站,广泛收集村民诉求,整理成建议交由相关部门处理。在联络站督办下,2019年,玉州区环保部门对鹏垌村水环境进行了全面治理。

  鹏垌村通过风貌改造、治理污水等不断提升人居环境,同时通过“修旧如旧”等方式保留古宅,留住乡愁和历史记忆,吸引大批游客到访。

  容县容西镇祖立村立垌屯是远近闻名的“兰花村”,也是乡村旅游热门打卡地。村中建设有兰花生态园、兰亭集市、花间廊市、农家书屋等。

  “走在村道上,处处是风景,就像在画中游一样。”村子的变化,让祖立村村民杨万宗感到自豪。

  近年来,当地在立垌屯开展集污管网建设,对周边居民的生活污水应接尽接,有效处理全屯153户480多人的生活污水。同时,以祖立村为试点探索“积分+治理”的模式,引导村民参与到乡村生态文明建设等工作中,使乡村重新焕发勃勃生机。

  北流河容县段又称绣江,流经藤县汇入浔江。该县全面推行“河长制”,通过治理,绣江水质明显提升,沿岸成为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

  近年来,玉林市持续推进养殖、生活、涉水“散乱污”工业企业污染整治和河道保洁等“四场攻坚战”,全市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2022年至2023年,玉林市7个国控断面水质连续两年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

  玉林市人大城建环资委主任委员蔡明介绍,玉林市人大常委会在立法保护、刚性护水上持续发力,连环出招,目前已实现九洲江、南流江、北流河全流域立法、全流域治理。

  玉林市人大常委会还积极推进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深入实施九洲江跨流域治理工程,推动粤桂两省联防共治。粤桂两省区已签订并实施3轮九洲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协议,并配套制定实施方案,先后投入治理资金29.17亿元。玉林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多种形式监督,逐步解决九洲江流域水污染问题,促进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据介绍,九洲江、南流江通过几年的综合治理,从劣五类水到稳定达标三类水,北流河长期稳定三类水,部分河段达二类水,为下游兄弟城市居民生活、生产注入一江碧水,为粤桂两省(区)及泛北部湾生态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完)

  因为留过学,李毅格外关注“先生们年轻时掀起来的‘归国潮’”。

  《通知》提到,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和《关于优化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措施的通知》要求,经研究决定,自2023年2月16日起,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恢复对涉港澳台营业性演出的受理和审批。暂缓新批涉外营业性演出活动(演职人员已在境内的除外)。

  第69分钟,梅西本方后场拿球,然后送出一记30米的漂亮长传,皮球越过对手后卫头顶,不偏不倚落在姆巴佩的脚下,后者加速杀入禁区射门,但可惜皮球高出横梁,打飞了……最终,大巴黎0:1输给了雷恩。

  与许多乡村相似,在古木村的常住人口里,老人占比较大,且多数患有基础疾病。随着中国疫情防控政策优化调整,防疫工作的重点转向“保健康、防重症”。乡村两级医疗卫生机构是农村疫情防控和救治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在乡村,老人是村医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在任淑青眼里,所有铁路工作人员在春运期间的坚守,就是为了让旅客开心平安地回家过年。

  这群喜欢仰望星空的青年科学家们相信,以后会有更多更年轻的科学界新星出现,不断用科研成果璀璨未来、惊艳世界。

刘佳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