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光伏需求可能零增长

来源: 凤凰网
2024-06-13 13:18:38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行业各环节基本属于亏损状态,价格处于底部区段。”6月12日,在新能源研究机构InfoLink Consulting上海光储峰会上,该机构光伏分析师杜加恩指出。

  对光伏行业而言,2023年是一个明显的分界点。杜加恩分析表示,在这之前,光伏行业实现高速发展,需求急剧上升,企业扩产等。2024年后,行业步入成熟期,需求已经趋于平缓,供应链竞争态势明确,生产企业盈利受影响明显。

  该机构对今年光伏需求发展给出保守预期。“短期内光伏组件需求增长面临瓶颈。悲观预期下,预计2024年全球光伏组件的需求,可能面临零增长。”InfoLink Consulting资深光伏分析师赵延慧指出。

  该机构给出的数据显示,预计2024年全年组件需求469-527 GW,增幅0%-12%;2025年组件需求513-573 GW,增幅8%-9%。

  需求增速放缓,企业厮杀情况将更为严重。杜加恩建议,头部企业应积极拓展研发,在同质化竞争中寻找短期无法取代的产品与布局路线。而专业化、二线企业,较难改变行业发展,需设法掌握最前沿之技术选型与商业模式。

  长期看,全球光伏需求仍持续向好。赵延慧表示,全球GW级市场数量已从26个增加至31个。

  细分市场中,巴西持续下修基本利率,有望为部分项目提高融资机会,但仍需考虑进口关税与尚在商研阶段的分布式新规;印度近年推出多项需求政策,拥有许多进行中的大型项目,2024年需求缓增,2025年将有较大增幅。此外,土耳其、巴基斯坦等新兴市场需求规模指日可待。

  光伏出海可以一定程度上消化国内产能。在光伏行业发生巨变后,出海成为业内更为关注的话题。

  InfoLink Consulting光伏分析师赵艺指出,全球光伏产能布局以中国为主。海外需求占全球需求50%左右,而全球产能的90%在中国。

  赵艺同时列举了在东南亚、美国、中东等地区海外布局的机遇和风险。

  在东南亚布局,相对来说投资成本较低,以输出美国为主,且可辐射其他区域;但目前东南亚四国陷入双反问题,且双反范围也有扩大的可能性,同时存在关税及溯源要求的不确定性。

  近两年,越来越多的中企选择去美国建厂,在美建厂无贸易壁垒问题,且可能享受在本土制造激励等。其风险在于政策法规及营商环境差异,前期建设及海外人员管理、专利布局等。

  中东地区是近期业内探讨的出海热门地区。鉴于能源转型的目和零碳规划,该地区有着稳步增长的需求,且具备“一带一路”的营商环境,可以出口至美国、欧洲等。但地缘政治冲突、文化差异、产能落地及上下游协同问题,可能成为出海中东的不确定因素。

  当前中东地区的光伏产能主要在土耳其,且集中在组件环节。据赵艺介绍,其本土存在部分有实力的组件厂家向上一体化布局。此外,中资企业部分厂家已公布到土耳其建厂的规划,其他如沙特、阿联酋阿曼等几个区域的布局则以硅料产能为主。

  在兰天石看来,中国光伏企业要从“走出去”变成“融进去”,将先进技术优势绽放海外。光伏企业既面临地缘政治、贸易壁垒等不利因素,也受到国际市场巨大需求、碳关税等增值因素影响,风险与机遇并存。积极融入、产业协同、人效提升等将成为顺利参与国际竞争面临的关键词。

  杜加恩也提到了碳关税问题。其表示,海外市场侧重低碳技术发展,在考虑玻璃、背板和边框的情境 之下,双面双玻组件与双面单玻组件之碳排差距将反映出一定的碳税差额。五年后,碳成本对企业营运方针与布局策略的影响将开始大幅显现。

责任编辑:何松琳

  1.普通小客车指标。家庭和个人指标额度共计28600个,家庭和个人同池摇号;单位指标额度1200个;营运小客车指标额度200个。

  青年研究人员在这里如鱼得水。中国散裂中子源科学中心大胆创新,放手让青年挑担子,输送青年人才学习深造,支持青年人才开展前沿创新研究。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5日电 据中国驻韩国大使馆微信公众号消息,新生儿在韩国出生后首次办理护照/旅行证须通过中国领事APP提交申请。2023年1月10日前为过渡期,已邮寄材料人员仍可正常受理,无须在APP上再次申请。

  护理专业的大一学生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执法稽查局负责人强调,免税企业向境内消费者销售已进口的商品,适用境内法律,应当遵守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各项规定,“免税不免责”。一是严格履行网购七日无理由退货义务,不得擅自扩大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范围,对法定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应当显著标识和供消费者确认。二是全面履行质量担保责任。三是完善商品信息披露。四是落实消费维权主体责任。

  “中国积极应对全球多轮疫情大范围传播流行的严重冲击,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的独特优势。”拉杰布说,中国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成就,同时为国际抗疫合作作出重要贡献。中国新冠疫苗的产出量和品种数均处于全世界领先水平,中国积极履行将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的承诺,为非洲等地区的广大发展中国家雪中送炭,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张冠伶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