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文化薪传两岸

来源: 天眼新闻
2024-06-03 07:45:01

  中新社合肥6月1日电 题:包公文化薪传两岸

  中新社记者 赵强

  “包公是中华民族共同敬仰的历史名人。他忠孝、爱民、公正、清廉,在台湾许多民众心中享有崇高地位。”台湾包公文化研究发展总会副会长庆正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5月27日至6月1日,庆正率台湾包公文化研究发展总会参访团一行31人在皖参访交流,参观包公故里文化园、举办两岸共同讲好包公故事座谈会、开展探访包拯首任知县活动……近一周的文化交流行,像是一场与包公跨越千年的对话。

  包拯,北宋名臣,因其廉洁公正、铁面无私,故有“包青天”之名。合肥是包公的桑梓地,20世纪90年代,台湾制作的电视连续剧《包青天》风靡两岸,掀起了一阵“包青天热潮”,包公文化影响辐射海内外。

  庆正告诉记者,参访团主要成员是在台湾的安徽老乡,还有一些是研究包公的学者专家等。“从台湾来到包公的家乡,我们希望海峡两岸一起携手把包公文化发扬光大,这也是我们的目标。”

  包公在台湾影响深远,自清乾隆年间建庙奉祀以来,包公庙祭拜者如潮,香火不断。目前,台湾已建有包公庙10余座,主要分布在云林、彰化、南投、苗栗、台北、桃园、高雄等地,其中云林县四湖乡海清宫,已有260多年历史。

  台湾包公文化研究发展总会首席顾问、台湾新世大学中国文学系退休兼任教授丁肇琴从事包公研究已近30年,此行是她第二次走进包公的家乡——安徽合肥。

  据丁肇琴回忆,1995年,其因博士论文与包公“结缘”,为了更全面地研究包公,在老师的建议下,她决心“登陆”寻包公。“我的老师说包公是历史名人,对华人世界影响非常大,值得去深入研 究。于是我便到了包公的家乡和他曾经做官的地方。其间,得到了大陆很多前辈老师的帮助。”

  “我很喜欢看戏,特别是包公的戏,(在台湾)凡是能看到的包公戏我几乎全看了。”丁肇琴说着便对比起两岸以包公题材改编与新编的戏剧——《龙袍》和《包公打舅》。

  在丁肇琴看来,两岸创作人无论是对包公戏的改编或新编,都是一个可喜的现象,衷心希望今后有更多的创作人出现,让中华传统戏曲更热闹缤纷,两岸观众也更有眼福和耳福。

  凡有华人处,皆能话包公。在东南亚地区的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都有包公庙;在日本、韩国、美国等地,包公故事广为流传。

  安徽省包公研究中心主任许高彬认为,包公是儒家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刚正不阿、爱民如子、孝悌……在他身上就能找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些重要符号,也承载着传统文化中很多真善美的价值观。千百年来,随着包公的知名度愈来愈高,包公祠(庙)广建于海内外华夏儿女聚居地。(完)

  <strong>坚持胸怀天下,为完善全球治理展现大国责任担当。</strong>面对各种全球性挑战层出不穷,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程。一年来,金砖“中国年”取得丰硕成果。作为金砖主席国,我们主办160多场各领域金砖活动,举行了30多场“金砖+”活动,取得37项重要务实成果,金砖合作在全球影响力不断扩大。金砖国家领导人聚焦“构建高质量伙伴关系,共创全球发展新时代”主题深入交流,达成广泛合作共识。金砖扩员进程开始启动,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有望加入金砖大家庭。一年来,多边议程齐聚亚洲,全球治理迎来“亚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七次峰会、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演讲,引领全球治理方向,擘画亚太合作蓝图,彰显中国理性、自信、负责任的大国担当。习近平总书记从宏阔时空维度剖析人类重大挑战,引导各方以团结代替分裂、合作代替对抗、包容代替排他,倡议建设全球经济复苏伙伴关系、大宗商品合作伙伴关系。二十国集团峰会制定的务实合作项目清单涵盖中方提出的15个合作项目及倡议,充分体现中方对多边主义的支持和投入。

  <strong>这是中国外交自信自立,形成鲜明风格气派的十年。</strong>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基础上与时俱进,形成了新时代外交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党的领导是中国外交的根基灵魂,人民至上是中国外交的力量源泉,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优良传统,胸怀天下是中国外交的初心所系,公平正义是中国外交的执着坚守,敢于斗争是中国外交的精神品格。

  “我想让我的学生以多元的视角看待中国,让更多的泰国学生了解中文之美、中国之美。”国际中文教育志愿者董静雅表示,自己想以中文为媒,让自己的泰国学生更加了解中国,传递中华之美。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范峥嵘说,“作为一名工程师,我深感责任重大,必须牢牢抓住自主创新这条生命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才能在国际市场赢得主动”。

  “不断将眼下问题解决好,是为实现远景目标做准备和铺垫。”杨竺松说,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遵循,经济发展是推动民生改善的第一动力,中国正在逐步加大民生投入。

  人们还记得,党的十八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央政治局常委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张泓木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