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非遗数字传播与创新发展”论坛举办

来源: 人民资讯
2024-06-01 19:25:37

  中新网西安6月1日电 (记者 阿琳娜)2024年第二届“非遗数字传播与创新发展”论坛5月31日在西北工业大学举行,论坛以“群智协同 新质非遗”为主题,强调文化领域学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性,同时体现新 质生产力在非遗文化领域内呈现出的新质态、新形式。

  当下,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已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下,如何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转化备受关注。

  据介绍,借助数字技术手段,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采集、记录、存储、传播和再创造的过程,是对传统非遗文化的数字化保存,更是一种创新性的传承方式,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当日,与会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及产业界人士等共同探讨了非遗数字传播与创新发展的核心问题与发展趋势。

  《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研究报告》在论坛上首发,由西北工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数字非遗联合课题组共同完成,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总结了全球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传播的基本概况和关键技术,力求提升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视野,助推中国与其他国家开展非遗数字保护与传承的交流。(完)

  仔细想来,在2019年男篮世界杯后,中国男篮能够以健康“最强体”征战国际赛场的机会并不算多。伤病已经让这支球队饱经磨砺,他们只有选择克服困难。

  截至11月,“地球2.0”项目已经完成卫星立项工程论证,从8月份开始,葛健的团队就着手设计用来验证CMOS探测器的实验卫星。

  “二十条”发布之初,多位专家认为,给基层防疫最“减负”的一条,就是首次明确表明,一般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她分析说:首先是东盟国家普遍拥有人口红利。如菲人口从2000年的7800万迅速增长到目前的1.1亿,青壮年人口增加且教育水平相对不错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基础。印尼、越南等东盟成员国的人口数量和结构也都比较适合制造业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原本每年上班300多天的规律,无法加班的日子,给了徐磊在厨房施展的机会,也让他在煎炒烹炸之间对自己的工作有了更加鲜活的理解。他说:“就像听我们家冰箱(的声音)一样,设备出了问题也能一听就听出来。”

  据青海卫健委,11月8日0—24时,青海省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例(玉树州2例,西宁市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2例),治愈出院2例,正在定点医疗机构隔离救治27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96例(西宁市75例、海北州5例、海南州5例、玉树州11例),解除医学隔离观察43例,尚在医学隔离观察1387例。截至11月8日24时,全省现有本土确诊病例27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387例。

林政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