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为何能发光?中国科研团队最新研究揭晓机制

来源: 知识网
2024-06-02 04:17:12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记者 孙自法)萤火虫为何能发光?又如何控制发光?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学术期刊《自然-通讯》北京时间3月6日凌晨发表一篇遗传学研究论文,中国科研团队阐释了萤火虫发光器官的发育以及萤火虫如何控制它们发光。这项研究结果,让人们进一步理解了萤火虫负责发光器发育和演化的遗传调控因子与过氧化物酶的结合作用。

  论文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中国内地第一个从事萤火虫研究的博士、华中农业大学付新华教授接受记者采访介绍说,萤火虫的发光器官是着生在腹部的发光器(lantern),分为球形的幼虫发光器和带状或半圆形的成虫发光器。幼虫发光器在萤火虫成虫阶段消失并被成虫发光器所取代。

  萤火虫的幼虫发光器发出无规则的闪烁信号,这能协助萤火虫幼虫警戒捕食者;成虫发光器则发出有规律的闪光信号,帮 助萤火虫成虫传递求偶信息。多数种类萤火虫雄萤能飞行并发出种特异性的闪光求偶信号。有些种类的萤火虫雄萤甚至能发出同频的闪光信号进行求偶,如中国独有的穹宇萤和马来西亚的一些红树林曲翅萤。不过,人们对萤火虫成虫发光器官的发育机制一直缺乏理解,长期以来也备受关注。

  在本项研究中,付新华带领团队成员朱馨蕾,共同破译了中国独有的珍稀水栖萤火虫水萤属雷氏萤(Aquatica leii)的基因组,并揭示其成虫发光器官的发育和生物发光的遗传学信息。他们发现,在昆虫发育中有完善功能的同源异形框基因家族的成员,也对这个成虫类型的发光器官的形成至关重要。这些基因会首先帮助发光器官在腹部体节准确定位。此外,它们还会调控发光蛋白——萤光素酶的表达,同时调控负责转运萤光素酶的过氧化物酶体转运蛋白,将萤光素酶转运至过氧化物酶体(一种细胞器,发光的场所)。

  付新华总结表示,这项最新研究结果,或增进人们对萤火虫如何调控发光器官的发育及发光的理解。后续,研究团队将继续聚焦于萤火虫发光器的发育及闪光控制机制的研究,希望能揭示萤火虫闪光控制的分子机制。(完)

  四年一度的足坛盛宴正式开赛,全世界球迷热情高涨。此前一个月,中国提出2031年申办女足世界杯,更让人们十分期待,寄希望中国女足能够“搭乘”申办世界杯的东风和契机,走上复兴之路。

  粉丝后援团的产生,又催生了一条新型完整的产业链,粉丝通过真金白银“供养”艺人,流量经济下的粉丝具有了越来越大的决定权。庞大的粉丝群本身让艺人变成了流量入口,而粉丝则成为了这个入口的消费者、生产者与管理者之一。

  老人、孩子、基础病患者等特殊人群免疫力相对较差,是病毒的易感人群;孕产妇、急重症病人的需求等不得,一旦有事都是急事大事。在疫情防控中让特殊群体得到重点照料,是无数家庭深切的牵挂。

  “中国女足对韩国的这场比赛,可谓是险象环生、惊心动魄,堪称史诗级惊天大逆转,最终时隔16年夺得了亚洲杯冠军,非常不容易。”李戈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中国女足并没有日本、韩国、朝鲜队的实力强,但与韩国女足的决赛中,在几次落后对手的情况下,以永不言弃、绝不服输的拼搏精神和顽强的意志力成功扳回比分,“她们是靠顽强的拼搏拿的冠军,很了不起。”

  受多地疫情以及部分地区过度管控货车通行影响,上周全国公路货车流量大幅下降。据交通部数据,在过去的一个月中,前三周高速公路日均货车量基本在700万辆左右,但是上周骤降至日均645万辆,环比下降了8.5%。

  武大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所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病毒体外感染实验中发现,奥密克戎变异株感染人肺细胞(calu-3)的能力显著低于原始毒株,在细胞内的复制效率比原始株要低10倍以上。

张亭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