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援外医生的“公”与“私”:完成父亲未竟事业 为父扫墓以尽孝心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09 17:47:11

女生眼里的世界杯:哇,好多帅哥啊人妖露出ts,

  中新社北京11月17日电 题:中国援外医生的“公”与“私”:完成父亲未竟事业 为父扫墓以尽孝心

  中新社记者 李纯

  “作为医生,我也想到埃塞俄比亚去为当地的群众服务。从私人方面,我想到埃塞俄比亚亲自为我父亲扫墓,以尽我的孝心。”谈到自己的援外医疗工作经历,今年72岁的梅学谦如是说。

  梅学谦是家中第三代从医者。父亲梅庚年是中国第一批援助埃塞俄比亚医疗队的队长,1975年8月11日在埃塞俄比亚因公殉职。该国政府为其举行葬礼,专门建造墓地,立碑纪念。

  “我父亲从小生长在一个贫困的满族家庭,1937年参加革命,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来有幸受到白求恩先生办的白求恩医科学校的培训,成为八路军、解放军的军医。”梅学谦回忆说,父亲转业后带着两马车家当来到河南,建立了安阳专署人民医院。

  建院过程中,梅庚年带领医院在河南省开展了第一批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的治疗,为安阳地区建立现代化的医疗体系作出了贡献。

  敬业是梅学谦对父亲的评价。凭借对自身专业的执着,梅庚年在河南地区开创了先天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闭室分离术,以及食管癌、贲门癌的治疗。援外工作期间,他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救治了许多非洲病人,最突出的是一例巨大甲状腺肿瘤,受到了各方的赞扬与认可。

  梅庚年以身殉职,让梅学谦产生了完成父亲未竟事业的念头。于公而言,作为医生,他也想去埃塞俄比亚为当地民众提供医疗服务。这其中也有一点“私心”,“我想到埃塞俄比亚亲自为我父亲扫墓,以尽我的孝心。”

  1998年至2000年,梅学谦参加了中国第十批援助埃塞俄比亚医疗队。工作期间,他利用医疗队的团队优势,在胸外科、食管癌、胃肠肿瘤等方面开展多项新技术、新项目,填补了受援医院的技术空白,并帮助其培养技术团队。

  数据显示,自1963年向阿尔及利亚派出首支援外医疗队以来,中国已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医疗队员3万人次,诊治患者2.9亿人次,提高了受援国的医疗技术水平。同时培养医疗人员10万余人次,留下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梅学谦认为,通过60年持续不断的援助,中国与非洲众多国家建立了友好的感情,深化了交流,增进了友谊。

发布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