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黄岩田间迎来作物“洋管家” 科技力量助农解忧

来源: 潇湘晨报
2024-05-28 06:39:37

  中新网台州11月20日电(傅飞扬 章鸣宇 黄微)“我们和田地打了大半辈子交道,现在能和院士成为同事一起种地,得到他们手把手指点,真是让人激动万分。”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北洋镇曦禾有机农场负责人林巧于受访时说。

  连日来,当地村民在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的指导下,对有机蔬菜的白粉病、番茄裂果等问题进行防治。

  原来,曦禾有机农场采用自然循环和生态平衡的农业生产模式,以科技、绿色、生态为主要特色,在有机种植的同时也一直面临病虫害防治难度大、技术门槛和生产成本高等问题。“漫长的土壤转化期,纯物理人工的巨大成本……”林巧于细数近几年让他们感到焦虑的难题。

  得知农场面临的问题后,黄岩区帮助该农场进行数字化种植转型升级。同时,黄岩区委人才办、黄岩区农业农村局、黄岩区科协、北洋镇等及时行动,通过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聘请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作为“洋管家”长驻农场,为有机种植保驾护航。

  “我从事的是生物固氮机理与应用技术研究,简单来说就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和作物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比如植物中的微生物就可以被制成生物肥料,与现在常用的化学肥料相比,生物肥料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小。”眼下,菲利克斯·达帕雷·达科拉正将生物固氮技术应用于牲畜高蛋白饲料和生物肥料的制造,为全球有机种植业发展提供更多“肥力”。

  据介绍,在未来的3年里,他将把科研团队和平台搬到黄岩的田间地头,以科技力量帮助当地农户解决问题、增加收入。(完)

  60多岁的张炳乾对这座房子再熟悉不过了,他几乎每个月都要来一次。这位患有慢阻肺的老人,一大早又来了。接待他的是老朋友杨裕狂,一名行医40多年的老村医。

  黑土地“增肥”背后,离不开保护性耕作模式的推广。大马力收割机、秸秆粉碎抛撒机、免耕播种机……走进农机库,赵德山向记者介绍起新购入的大农机:“2015年合作社被纳入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后,在农技推广中心的支持下,全部耕地均采用秸秆粉碎抛撒等保护性耕作模式。”

  证券时报记者 胡华雄

  本次四期扩建项目全部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达90亿千瓦时,将进一步提高汉川、武汉及周边地区供电、供热的可靠性和延续性,经济社会效益显著。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31/86/8509676172317278966.jpg" alt="" />

  每天跟车相处,梁巨标把车当“伙伴”,“吃饭在车上,等待卸货时睡在车上。”凌晨赶时间送冷链产品,白天多以港区内的物流为主。“我们挨着南沙港区和南沙港铁路南站货场,海路、铁路、公路都方便,能够多种运输方式联运,无缝对接。”梁巨标说。

傅玉玟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