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市台青会会长陈由杰:我的青春在大陆

来源: 格隆汇
2024-06-22 14:12:58

  中新网苏州12月27日电 题:昆山市台青会会长陈由杰:我的青春在大陆

  中新网记者 钟升

  一年即将结束,昆山市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青年会会长陈由杰正为即将到来的2024年做计划:帮助新到来的台青更快地融入大陆、为已经扎根大陆的台青排忧解难、全家几代人在大陆同享天伦之乐……对于新的一年,陈由杰充满期待。

  据陈由杰介绍,自己的外公祖籍湖南,在18岁时到达台湾。思恋着故土的老人,一直将台湾视作自己的暂住地,期望早日回到家乡,为此坚持不在岛内购买住房。两岸恢复民间交流后,外公多次回乡探亲,每次都不忘带上很多家电和生活用品送给大陆的亲人。受老一辈的影响,陈由杰一家始终对大陆抱有特殊的情感。

  陈由杰的家族在台湾主要从事木皮贴面板等木业相关的业务。随着大陆经济开始腾飞,1995年前后,陈由杰的父母决定在昆山设厂。2003年,陈由杰姐弟四人全部来到昆山与父母团聚,开始在大陆的学习与生活。

  从上海理工大学毕业后,2017年,陈由杰正式接手家族企业。此外,在身为昆山市台青会首任会长的大姐的督促下,陈由杰也加入了台青会。陈由杰坦言,自己起初并不情愿。“当时姐姐一定要我去参加台青会的活动,我就想去应付她一下,然后把重心放在家族企业上。加入台青会后才发现,里面的台青人都很好,也很热情,让我对这个组织产生了好感,也想像他们一样为昆山的台青 尽一份力量。”

  2021年,陈由杰当选为昆山市台青会的第三任会长。现在回想起来,陈由杰仍会有一丝不安,他表示:“我的性格不喜欢社交,也不喜欢担任组织的领导者。而且我的前任会长做得很好,一想到我接手后如果没做好,压力就非常大。但我也知道自己一直这样是不行的,希望能给自己带来一个改变的机会。”

  克服自己的怯场,担任台青赛事活动的主持人;为了给台青们做好表率探好路,对新的惠及台胞措施先尝先试;新冠疫情期间,组织台青们作为志愿者支援昆山当地抗疫……对现在的陈由杰来说,帮助台青、联系两岸同胞让他倍感欣慰与满足。“我现在大概80%的时间在处理台青会的事。我有时会想,如果没担任会长,也许我会把公司做得更好,但是我还是不后悔。能帮助到更多的人,我觉得更有意义。”

  近年来,大陆出台的一系列惠及台胞措施,则带给陈由杰更多的底气。如今,陈由杰一家都申领了台湾居民居住证,在昆山购房、参加医保,享受着越来越多的同等待遇。2022年,国台办、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公布实施台湾居民在大陆申设个体工商户新政,陈由杰顺利拿到新政出台后江苏省颁出的首张台湾居民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从小在大陆生活、求学,陈由杰也有着众多大陆朋友。闲暇时,他会组织两岸的青年一起玩飞盘、骑行、登山;也会乘上连接昆山与上海的苏州轨交11号线去拜访在上海工作的双胞胎哥哥,和大学时期的大陆同学约饭、看电影。陈由杰表示,新一年,自己会继续为台青在昆山扎根做好服务,同时助推两岸青年的交流融合,令两岸同胞携手前行。(完)

  1月30日晚间,华夏幸福公告,2022年度预计实现净利润11亿元到16亿元。公司直言,因本报告期公司债务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基于债务重组进展而确认的债务重组收益所致,该收益为非经常性损益。不过,扣除前述债务重组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影响后,报告期经营业绩仍为亏损。

  <strong>(新春走基层)“洋女婿”岑希的“小城大爱”</strong>

  此外,山东省安丘市聚焦产才融合,千方百计推进“招才引智”工作,凝心聚力打造“人才高地”,为产业发展装上人才“引擎”,助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筑巢才能引凤,围绕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瞄准前沿科技、新兴产业,千方百计为企业搭建创新平台,努力扩大‘双招双引’成果。”安丘市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副主任史怀东说,为切实解除人才后顾之忧,该市大力落实好引进人才的生活补贴、住房保障、子女上学等有关政策,积极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有利条件。

  三是依法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推动建设“黄金内湾商业秘密保护创新工程”先行区。

<a href="//www.chinanews.com/cul/shipin/cns-d/2023/02-01/news950118.shtml" target="_blank">视频:【东西问·中外对话】电竞专业学什么</a><em class="right">来源:中国新闻网</em>

  黄溪连表示,中文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去年中国大使馆欢庆国庆节期间,莎拉副总统用中文发表祝福致辞,这个祝福视频在中菲两国迅速走红。莎拉副总统流利的讲话、标准的发音,吸引了中国数以百万计民众的关注和钦佩。相信通过此次培训班的学习,各位官员会发现中文的独特魅力,在中文听说读写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的同时,会对博大丰富的中华文化有更深了解,为今后的工作、学习以及共同推进中菲两国人民的理解和互信打下坚实的基础。

李雅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