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携手在沪成立基地 致力提升翻译质量和国际传播能力

来源: 中国小康网
2024-06-16 15:39:30

  中新网上海6月15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5日获悉,“中国外文局翻译院与上海市法学会、华东政法大学涉外法治翻译与国际传播实践基地”(下称:基地)在上海正式成立,将致力提升翻译质量和国际传播能力。

  基地的发展将分为三个阶段:翻译研究与实践、专业领域合作、高端人才培养。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院长黄玉龙指出,中国参与国际金融市场需要依托国际法律法规,而建立在华东政法大学的基地符合培养熟悉国际法法律翻译专业人才的目标。他呼吁全国高校和行业协会共同努力,从专业角度向世界展示一个开放自信的国家形象。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李伟勇认为,翻译的最终目的是传播和加强各行业的交流 互鉴,近年来人工智能对外语专业学科的冲击巨大,各单位需携手合作,共同应对挑战,推动翻译学科的未来发展。

  华东政法大学校党委书记郭为禄表示,基地的建立,是资源整合与优势互补的尝试,更是各方共同探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新模式的重要一步。他希望共同研发更多具有创新性的教学与实践项目,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中翻译与国际传播相关课程体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升实践能力。(完)

  美国耶鲁大学全球健康政策与经济学副教授陈希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中国的老年人群体已经形成了很大的“免疫洼地”,这是一个非常严重、必须要尽快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欧美等国还是新加坡,最终决定防疫政策放宽的依据,都建立在老年人接种率足够高的基础上。目前,中国把“最需要保护的老年人保护起来”的屏障还在建立过程中。

  近年来,一些机构和企业打着“养老服务”“健康养老”等名义,以“高利息、高回报”为诱饵,在养老服务领域实施非法集资,严重侵害广大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破坏养老服务健康发展秩序。为此,四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养老机构非法集资防范化解工作的意见,加大常态化养老机构非法集资防范化解力度,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据“醴陵发布”11月26日发布的《关于实行流动性管控的通告》,高铁站、火车站、汽车站、高速路口限制人员流动,实行交通管控;货运车辆(不含过境车辆)入(返)醴实行闭环管理。该通知并未提及货车不能上高速。

  慢性基础疾病患者要按照医嘱坚持用药,不要擅自停药,防止疾病的急性加重。在气温骤降等恶劣天气时,慢性呼吸疾病患者尽量减少外出。

  关于具体措施,孙春兰对有关方面专家指出,要不断完善诊断、检测、收治、隔离等措施,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免疫接种,加快治疗药物和医疗资源准备,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同样在2022年初遭遇了奥密克戎的侵袭,新加坡在2022年1月~3月的感染曲线与香港类似,截至3月23日的确诊病例总数也达到了100万左右,但死亡只有1200人,仅为香港死亡人数的17.8%,70岁以上人群病死率约为香港的十分之一。差异关键就在于疫苗对老年人起了作用。

吴洁虹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