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新政首个周末观察:门店经纪人全员出动,二手房热点问题回应来了

来源: 人民网
2024-06-02 13:51:44

  转自:上观新闻

  6月1日儿童节,也是新“沪九条”施行的首个周末,楼市表现如何?新政内容丰富,涉及方方面面。这一次,让我们先把目光聚焦到“二手房”。

  5月27日,记者在新政解读当中提到,本轮政策的关键内容之一就是盘活二手房,多条优化举措都明确指向二手房。为什么关注二手房,房东跳价是否普遍,多子女家庭住房贷款首套房认定细则是什么?……

  带着这些二手房市场的热点问题,记者用一天时间走访外环至内环中介门店,倾听来自市场一线的真实解答。

  问题:新政执行之后,二手房市场热度如何?

  解答:5月27日新政出台后,二手房市场出现一些声音,如买房人扎堆、交易火爆等等。记者分别走访位于外环内和内环内的两家中介门店发现,二手房市场开始出现活跃迹象,但远远不到火爆程度。

  周六白天,记者探访的两家门店几乎都是空无一人,除了一两名经纪人负责接待来访客户,其他经纪人几乎全员出动,带着意向购房人看房。

  浦东森兰板块邻近自贸区,改善型住房需求较多。“新政出台之后,门店带看量翻倍。”上海中原地产森兰板块负责人宋沪雄说,在新政发布当晚,门店10名经纪人立刻向所有意向购房人转发政策内容。短短一两个小时内,就有客户赶来看房。从5月28日至30日,门店已经成交两套二手房。“这两套住房的买家,早有购买意向,新政给他们传递了很大信心,所以立刻决定签约。”他说。

  新政施行时间尚短,各个市场机构还没能全面统计全市的二手房带看和交易数据。不过,记者从上海市房地产交易中心官网“网上房地产”公布数据可以发现,自28日新政施行至31日,二手房单日网签有明显增加。5月二手房 成交量为18692套,日均602套,28日至31日,网签套数分别为701套、877套、984套和961套。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网签数据增加主要因为新政利好,一些购房者因为新政出台,将原计划的网签时间延后了几天,可以享受更优惠的贷款利率。一些购房者决策快,立刻“下单”了。毛女士就是新政受益者,她原来需要连续缴纳5年以上社保才能买房,现在只需要满3年即可,且首付比例从30%下调至20%,于是在新政落地24小时内,她迅速在松江九亭三盛颐景园看房、签约购置一套二手房。

  问题:非沪籍单身人士,现在可以购买全市二手房吗?

  解答:新“沪九条”明确,非沪籍单身人士购房区域,扩大至外环内二手住房。不过记者从上海市有关部门了解到,新政施行之后,非沪籍单身人士可购买二手房的区域几乎覆盖全市,有一特殊区域除外,那就是崇明。

  在今年1月出台的《关于优化本市住房限购政策的通知》提到,非沪籍居民可在外环以外区域(崇明区除外)限购1套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新政提到的扩大区域中暂未囊括崇明区,有在崇明购房需求的非沪籍单身人士要注意了。此外,对于非沪籍单身人士而言,外环内新建商品住房仍处于限购中。

  问题:“三价就低”原则还执行吗?

  2021年,上海二手房交易开始执行“三价就低”原则,即银行审批贷款额度时,会根据合同网签价、涉税评估价、银行评估价三个价格中取最低的价格。

  有中介透露,前几年,“三价就低”评估价格和卖方预期价格有较大落差,一般低于卖方预期,现在几乎可以和卖方预期价格持平。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二手房市场价格出现回调,卖方预期比前两年也降低了。

  问题:网传有房东(二手房卖家)涨价?

  解答:新政出台之后,网传不少房东连夜涨价。记者了解到,在浦东世纪公园板块,有一位房东当晚将挂牌的千万元级房源提高了近50万元;闵行七宝板块万泰花园,数月前每平方米不到5万元,新政出台后,个别房东将挂牌价提高至每平方米近6万元,甚至每平方米7万元。

  记者走访发现,有个别卖家在中介门店询问经纪人是否有涨价空间。受访中介门店负责人纷纷告诉记者,新政执行以来还没有遇到卖家抬高价格的情况。“上海楼市此前经历了一波低迷行情,大多数卖家还是理性的,希望能够尽快促成交易。”宋沪雄说。记者碰到一位前来咨询的卖家黄先生也坦言,二手房挂牌一年多没有成交,希望趁新政利好,能够尽快卖出。为表诚意,他也保留了一定的降价空间。业内人士说,连夜涨价的卖家是极少数,但是市场走势仍以“以价换量”为主。

  问题:何为多子女家庭?相关住房贷款的首套房认定细则是什么?

  首先,多子女家庭是指家庭中有至少2个子女,其中至少有1个子女是未成年。二孩家庭,一个成年,一个未成年,也符合多子女家庭定义。多子女购房政策适用于沪籍和外地非沪籍家庭,不适用港澳台和境外人士。

  新政中的多子女家庭首套房贷款,是以网签时间为节点,即5月28日后网签的合同和贷款合同才可以享受多子女家庭新政利好。

  多子女家庭成员名下住房套数0,现购买第一套住房,享受首套房贷政策;成员名下住房1套且贷款还清,购买第2套,享受首套房贷政策;成员名下住房1套且贷款未还清,购买第2套,享受首套房贷政策;成员名下住房2套且贷款都还清,购买第3套,享受首套房贷政策;成员名下住房2套且只有1套贷款还清,购买第3套,享受首套房贷政策;成员名下住房2套且贷款均未还清,其中1套享受首套房贷政策,1套享受二套房贷政策,购买第3套,享受首套房贷政策;成员名下住房2套且贷款均未还清,且两套均享受首套房贷政策,购买第3套,享受二套房贷政策。

  简单来说,新政执行之后,已经享受过两次首套房政策且名下房贷都没结清的多子女家庭,再买第3套房,采用二套房贷政策 。其他情况,都按照首套房贷利率执行,可见新政利好力度之大。

  问题:接下来,二手房市场走势如何?

  解答:多位从业近20年的房地产经纪人告诉记者,此次新政力度超出了从业者的预期。克而瑞研究发现,此次新政上海2011年以来房地产政策调整幅度最大的一次,力度也超出市场预期。据其分析,过去13年里,住房限购政策做过调整优化,力度不算太大,如2021年1月提出离婚限购和法拍限购,2023年10月以来金山、奉贤、青浦局部松绑限购,2024年1月放松外环外单身限购。除了限购之外,上海房地产调控政策的松绑主要集中在2022年以后,其中影响最深远的是以下三次:2023年9月执行认房不认贷,12月调整普宅标准不再看总价、下调首付比例和房贷LPR加点,以及今年1月允许单身非户籍人员缴满5年社保后购买外环外住宅。

  “上海此次超预期力度的楼市新政将有效提振市场信心,尤其是非沪籍居民,以及因首付比及房贷利率而趋于观望的改善客群,将释放一波需求。政策成效将率先体现在二手房的带看量等数据层面。”分析师表示。多名市场从业者认为,上海二手房挂牌量此前处于高位,新政将促进交易,带来成交量的提升,价格方面总体平稳。

  问题:为什么新政多条举措指向二手房?

  解答:在新“沪九条”中,有三条举措容易被人们忽视。上海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指出,上海此次新政对二手房盘活、认购等落实较多创新政策。除了在调整限购方面,让非沪籍单身人士可以购买外环内二手房,还提出了企业购买二手房、国企收购和趸租、以旧换新等政策,都是围绕鼓励二手房流动性而展开的。

  这三条举措分别是:企业购买小户型二手住房(系指2000年前竣工、建筑面积在70平方米及以下的二手住房)用于职工租住,不再限定购买住房套数.探索通过国有平台公司等主体收购、趸租适配房源,优化住房保障供给。在“以旧换新”方面,对符合条件的家庭提供补贴,如住房置换期间过渡租房、装修搬家等。不过,补贴也有门槛,即在一年内出售外环内2000年前竣工、建筑面积在70平方米及以下的唯一住房,并购买外环外一手住房的居民家庭。

  三条举措都是在为新市民和青年人提供更优惠的保障住房,在支持住房困难家庭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增加了市场上的二手房需求,又创造了市场上的二手房供应。总的来说,既保证住房的民生性,又盘活了存量房源,促进二手房流动,从而促进整个市场平稳健康运行。

责任编辑:郝欣煜

  “旅行社首先面临的挑战是航空航班运力尚未完全恢复,”李梦然对《环球时报》记者坦言,目前很多出境游团队需要的进出点航班还没有完全恢复,无法匹配日后大规模团队的回归。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方泽茜也表示,由于当前跨境航班的恢复不到疫前一两成,航司团票机制不明朗,当前推出的出境团队游产品中,有些需要游客自行预订交通。

  真相:近日,有网民发视频称,“江西一女子要88万彩礼,男方家中拿不出来只能由父母去借。由于彩礼借不到,男方妈妈就寻了短见”。对此,江西乐平警方辟谣称,经公安机关核实,该视频系造谣。同时,原视频发布者也对此事进行澄清,表示所谓“88万彩礼”一事系自己道听途说,“我也是听到别人讲的,不真实的,请你们不要转发了。”(来源:中国青年报)

<strong>  “中国通”的新愿望</strong>

  刘崇斌介绍,稳增长20条从减税降费、财税金融支持、用工用能等方面,直接向支撑经济增长的关键点发力。涉及资金支持的有60多种具体情形。其中,直接对消费者和市场主体进行补贴的达到50多种。

  在此前的例行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当前,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持续放缓,这是外贸稳增长面临的最大压力,部分行业需求疲弱、订单不足。近段时期以来,很多地方积极组织外贸企业“走出去”,将海外客商“请进来”,一系列贸易促进措施的落地,大大增加了外贸企业拓市场、接订单的渠道和信心。

  (二十八)推动质量社会共治。创新质量治理模式,健全以法治为基础、政府为主导、社会各方参与的多元治理机制,强化基层治理、企业主责和行业自律。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行动,动员各行业、各地区及广大企业全面加强质量管理,全方位推动质量升级。支持群团组织、一线班组开展质量改进、质量创新、劳动技能竞赛等群众性质量活动。发挥行业协会商会、学会及消费者组织等的桥梁纽带作用,开展标准制定、品牌建设、质量管理等技术服务,推进行业质量诚信自律。引导消费者树立绿色健康安全消费理念,主动参与质量促进、社会监督等活动。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引导作用,传播先进质量理念和最佳实践,曝光制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引导社会力量参与质量文化建设,鼓励创作体现质量文化特色的影视和文学作品。以全国“质量月”等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全民质量行动,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良好氛围。

黄美慧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