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考古成果再现西汉早期基层吏员生活百态

来源: 网易网
2024-05-30 19:40:38

  中新社武汉1月6日电 (马芙蓉 李静)《睡虎地西汉简牍》第一卷《质日》成果发布暨学术座谈会6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专家通过解读,还原了西汉早期一名基层吏员的生活百态。

  位于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汉墓地,近50年来先后发掘数十座秦汉墓葬。其中,77号西汉墓出土简牍2000多枚,可考书写年代从西汉文帝五年至后元七年,简牍内容包括质日、文书、簿籍、律典、算术、书籍和日书等,部分为出土汉代简牍所仅见。

  质日是秦和西汉时期流行、但后世失传的一种文献形式,其通常是以一年历表为基础,记写公私事务,类似今天的日志、日记。

  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主任陈伟介绍,经整理研究发现,睡虎地汉简质日记写者名叫“越人”,是西汉早期一名基层吏员,任官佐15年,约卒于文帝后元七年。在连续14年质日中,越人记载了他本人及其家人、同事的事迹,包括外出公干、丈田、治田籍、徭役等内容。

  “越人质日记事比较频繁,延续时间长,提供了较多传世文献无载或记述不详的信息。”陈伟说,有些内容可以与同时出土的官府文书和私人簿籍对照,促进对历法与三伏、职官制度 、地理与交通、户算制度等问题的

  比如,大量有关“兼”与“守”的记录,丰富了当时官吏兼职和代理的认识。关于“户”与“算”的有规律记录,则揭示了作为汉代重要经济制度,户口调查和核计承担“算”的人口这两项工作密切相关,且实施的具体地点都在乡而不是县。

  据介绍,《睡虎地西汉简牍》以多卷本形式,收录睡虎地77号西汉墓出土的以简牍为主的全部资料。第一卷《质日》由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汉大学简帛研究中心合作编著,剩下7卷以官府文书、私人簿籍、律典、算术等为主题的编著、解读工作也正在进行。(完)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大势所趋,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strong>预计今年上半年是房企融资窗口期</strong>

  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带来了一份主题为眼病数字智能化防治的提案,期待通过智能化手段,高效推进眼病防治。

  “浦东机场货运航线网络覆盖全球48个国家和地区,承担了境内机场约四成的出入境货运量。”孟迅说,上海机场集团正采取多种措施支持航司恢复、新增、加密浦东机场货运航线,每周已有逾1600个货运航班(含客改货航班)在运营。

  1.江西范某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农药化肥减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耕地轮作休耕……如今,农业生产也正在悄然改变。

袁裕治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