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绿电”点亮科技未来

来源: 三联生活周刊
2024-06-24 05:51:02

  中新网天津6月22日电 题:探访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绿电”点亮科技未来

  中新网记者 周亚强 孙玲玲

  “根据预测,本次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在活动期间总用电量约为50万千瓦时,场馆方共计获得500张绿证,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13吨。”

  2024世界智能产业博览会6月20日至23日在天 津举行,来自全球各地的一大批智能新技术、新产品、新体验集中亮相,室内展览面积达10万平方米。记者探访了解到,本次博览会场馆实现100%“绿电”保障,绿色低碳与智能产业深度融合,成为博览会的一大亮点。

  绿电是指在生产电力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或趋近于零的电力,对环境影响较低。近年来,交易和使用绿电正在成为一种新趋势。

  “我们一边主动对接新能源发电企业,一边服务场官方完成绿证主体注册。”天津市绿电绿证服务中心服务专员于丽雅告诉记者,此前,国家会展中心(天津)通过电力交易平台,成功获得500张绿色电力证书,折合绿电电量50万千瓦时,“本月初,全国首个省级绿电绿证服务中心在天津成立,进一步促进了绿电消费,畅通了政企融合联动机制,助力能源绿色转型”。

  在绿色低碳发展共识驱动下,天津的绿电交易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天津全年绿电交易电量从0.12亿千瓦时增长至18.3亿千瓦时,2024年预计将突破60亿千瓦时,年交易电量较2021年增长约500倍。

  “我们作为企业购买绿电,享有绿色电力证书带来的权益,也使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升。”博览会现场,一家参展的外向型企业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今后他们还将持续关注相关交易信息,以更大力度参与天津绿电交易。

  于丽雅告诉记者,值得关注的是,本次场馆认购绿证的绿电是“天津产”。在绿证上清楚标注了绿电来自世界单体最大的“盐光互补”项目——华电天津海晶100万千瓦“盐光互补”电站,“这同时得益于近年来天津电网实施‘1001’工程,实现500千伏双环网合环运行,打通了清洁能源在京津冀区域大范围优化配置的‘大动脉’”。

  近几年,天津将发展绿电作为优化绿色能源供应、推进电力“双碳”先行示范区建设、打造能源革命先锋城市的重要突破口。着墨绿色,正为天津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新动能,为中国高质量发展绘就浓重底色。

  在天津港集团展台,核心位置展示着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天津港C段智能化集装箱码头。全景式互动沙盘生动模拟了码头的繁忙景象:高效的“岸桥”精准地在作业船边移动,灵活的“场桥”在集装箱堆场中穿梭自如,风电设备则持续稳定地转动,为这座码头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力。

  “该码头建成‘风光储荷一体化’绿色能源系统,年发电量6000万千瓦时以上,实现了100%使用电能、电能100%为绿电,绿电100%自产自足。”展台工作人员介绍说,未来,天津港集团还将持续推进新能源发电系统建设,不断提升港口绿电供应能力,助力低碳港口建设。

  无边“风光”一时新,不尽“绿电”滚滚来。

  作为此次参展的全球性跨国公司之一,知名能效解决方案供应商丹佛斯集团对绿电“情有独钟”——“我们现在在跟各地政府交流时,特别希望当地能够为我们提供绿电,我们讲的是真正意义上的、来自绿色能源的‘绿电’。绿色发展是我们现在的战略重心。”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去年11月,丹佛斯(天津)有限公司与国网(天津)综合能源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市英华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了为期10年的绿电采购合同,并于今年1月1日正式实现了丹佛斯位于天津武清园区的全绿电供应。绿电接入后,该园区每年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2.8万吨,为丹佛斯中国区减排目标贡献23%,为丹佛斯全球减排目标贡献7%。

  实现“双碳”目标,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而绿电的广泛使用,正在悄然改变着未来的科技之路。

  “这是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关键技术在新能源车充电领域的延伸应用,定位误差小于1mm,插接成功率达到98%。”在国家电网公司展台前,“黎明多工位充电机器人”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

  展台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机器人已在国内首座“数字化、网联化、生态化”的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津门湖新能源车综合服务中心投入使用,“这里配置了71个充电车位,应用9种充电技术,构建了‘光储充换’绿色充电系统和‘冷热电’综合能源系统,整体达到‘绿建二星’和‘近零能耗’认证水平”。

  从智能网联汽车到各式智能制造,从AI中医把脉到脑机交互,从人工智能刺绣到大国重器打造……上万步的探访途中,记者在博览会现场处处感受到科技未来的“浓浓绿意”。

  “或许在不远的未来,我们能看到绿电驱动的机器人寻光而动,为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绿色能源,出行、照明……生活处处被绿电‘点亮’。”一名专业观众向记者表示。(完)

  唐莉介绍,人民海军已建立起由潜艇、水面舰艇、航空兵、陆战队和岸防部队等五大兵种,以及多种专业勤务部队组成的海上战斗力量。强军十年,人民海军聚焦主责主业,着眼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特点,高质量推进以航母编队、核潜艇、两栖作战编队等新域新质力量为重点的海上力量体系建设,加速远海远域、新型军事力量融入作战体系综合运用,提升五大兵种综合作战能力,全面提高海上威慑和实战能力。

  对于这段回忆,黄令仪曾自述道——2001年12月左右,夏培肃院士的博士研究生林琦给我打电话,说夏培肃与李国杰所长要找我,希望我能帮助计算所的CPU做物理设计。第二天,一群年轻人坐在一个大会议室中,有人介绍了情况,又让我参观了他们研制成功的用FPGA烧成的CPU芯片,并提出了要求。

  汪文斌还在会上说:“近年来台海局势紧张的根本原因,是岛内“台独”分子在境外势力的纵容和支持下搞分裂活动。希望韩方切实遵守中韩建交联合公报精神,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审慎处理台湾问题。”

  事实上,上海黄浦江上要打造首个跨江缆车的消息,在官宣一周前就已广泛流传。3月29日,一张“浦江之心”跨江缆车项目签约仪式的照⽚在网上流传,引发广泛讨论。

  一切围绕项目的资助体系中,研究机构的运营、选题方向及科研人员的工资薪酬都和项目直接挂钩。庄辞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作为项目负责人,为了“凑人头费”,也就是给课题组的学生和博士后发得出工资,还必须不间断去申请新的项目,造成一定的重复资助。

  现在是中企投资澳大利亚的好机会吗?23日,澳大利亚亚司特律师事务所驻上海代表处管理合伙人盛冕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要根据某一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来判定。据盛冕观察,目前中企投资澳大利亚主要集中在医疗、新能源和基建领域。据悉,亚司特全球董事会独立董事也于近日到访中国,拜访当地重要合作伙伴。该所主要在跨境交易中为客户提供法律和监管方面的服务。盛冕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后疫情时代,恢复投资者的信心非常关键。”他认为,前几年由于疫情,一些企业对海外投资的信心下降。如果中澳两国政府着力推动双方的合作关系,帮助市场重建信心,那么两国间会有越来越多的投资项目达成。

魏婉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