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里的“老中医”陈腾飞: 在重症医学领域,用中医思维破局

来源: 黑龙江东北网
2024-06-22 17:47:25

  “中医院也有ICU?中医ICU治疗只喝中药吗?”这是农工党党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副主任医师陈腾飞时常遇到的发问,这些声音也反映出中医临床学科发展面临的现实困境。

  如何打破外界对中医的刻板印象?如何在中医思维主导下,推动ICU领域的中西医融合发展?近日,陈腾飞向《中国新闻》报记者分享了他的“破局”经验和思考。

  当“慢郎中”遇到重症病患

  在多数普通患者的印象中,中医是“慢郎中”,吃中药“好得慢”,中医治疗更适合慢病,而非分秒必争的急重症“前线”。

  对此,陈腾飞基于多年临床救治实践,提出用中医思维“破局”。

  “我们的ICU现在更注重中医思维主导下的危重症救治理念。”陈腾飞介绍,“比如严重感染会导致多脏器的衰竭,但各个脏器并不是孤立的,之间有相互作用。中医提倡整体的观念,所以对这类复杂问题的处理和认识有先天的思维优势,在制定治疗方案、判断病人疾病走势和愈后时,比单用一种思维看得更远。”

  落实到治疗上,陈腾飞进一步举例,“一个高龄老人得了肺炎,可能不是一个单纯的肺炎,他又有心衰、糖尿病、慢性肾衰竭,就很复杂。判断肺炎的标准和指南框不进去,治疗就会很困难,容易出现继发感染,迁延不愈。但如果用中医的方法和思维认识,这就是一个外感性疾病,要给邪气以出路,同时提高人体正气。把这些治疗用上后,可能热就退了,邪气祛除以后,心脏、肾脏又很快恢复到以前的稳态,没有后续那么多复杂的治疗,花费也节省很多,这就是中西医融合的优势。”

  对于“中医慢”的印象,陈腾飞也提议用整体思维打破认知误区。“ICU抢救要先让病人活着,该插管、上呼吸机都得上。但病人要救活,得让他离开机器能自己活。大家老觉得抢救是一个点,觉得用上设备就好了,其实那只是治疗的开端。把病人治好出院,需要经历很漫长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中医药可在很多环节发挥打破死亡壁垒的作用。”

  不盲从古籍,也不“跟着西医跑”

  中医学的发展和飞跃,离不开急危重症的救治。收治急危重症患者越多,越能提升中医的临证能力。

  陈腾飞刚过而立之年,已在带教 “00后”学生。他呼吁更多优秀人才加入中医重症专业队伍,“ICU这个专业是与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最高度契合的一个临床科室。”

  陈腾飞认为,当前我国中医危重症学科建设仍处在“丰富学科内涵”的阶段。ICU在中国发展历史40年,而中医ICU仅30年,比西医还晚10年。陈腾飞以近年对脓毒症的研究分析称,“之前大家做脓毒症研究都从‘半截’开始,跟着西医标准跑。其实脓毒症这个病古代一直存在,只是古代是其他的称谓,如果从中医脉络溯源能很好破局,古代留下很多医案,病历资料非常丰富,是一个宝库。”

  在钩沉探微古籍和医案的过程中,陈腾飞对中医守正创新的使命也有重要收获。

  作为农工党党员,参政议政是重要工作。在一项参政议政提案中,陈腾飞建言开展中医经典古籍筛选研究,对其内涵进行现代阐释。如《肘后备急方》,第一部中医急救专著,里面提到很多病症,有些现代医学已解决,就如实写上;有些中医方法不再有存在的意义,就淘汰;某个急症可能现代医学尚不能很好地解决,中医有潜在挖掘价值,通过筛选理清楚。

  “中医有很多经典古书,许多人认为古籍神圣不可更改,其实不是那样。踩在前人肩膀上创新,这是中医特别缺乏的一点,大家老在反复读经典,而忘了创新,既要能‘钻进去’熟读经典,更要能‘走出来’开拓创新。”陈腾飞说。

  经世致用,不忘初心

  古人云,不为良相,则为良医。传统中医学蕴含浓厚的人文情怀。

  “医学既传统,又经世致用,既能治病救人,也可以服务社会。”这是陈腾飞选择岐黄之路的初心。在最新著作《用中医思维破局》一书中,他也曾自陈心迹,“尝试用拓展生命宽度的方式,弥补行医时间的短浅。”

  2020年1月至3月,新冠来袭,陈腾飞第一个在医院报名,作为北京援鄂医疗队成员,支援武汉协和医院救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重症及危重症患者。2022年底,他再次支援北京佑安医院ICU,发挥中西医融合优势,救治新冠危症患者。2021年,他被聘为北京东城统战智库“紫金同心议事厅”首批专家、当选北京市青联委员;2023年,当选全国青联委员。

  陈腾飞还积极参与统一战线各界组织的义诊。深入基层开展社会服务的经历令他印象深刻,“去年在北京门头沟农村地区参与灾后重建义诊送医疗活动,发现当地非常需要接触医学专家资源。你问村民有没有糖尿病、肾病、高血压,他没去医院测过。这种情况下中医依据自己的检查方法,四诊合参就能解决很多病症。虽然从科学角度来说,有些病四诊合参整体治疗不是最优的选择,但对当地可能是更务实的选择。”

  谈起行医理念,陈腾飞回答说:“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的美好向往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从事中医治疗危重症的时间越长,对这句话的体会越深。中医院跟西医院不一样,中医院相对弱势,基本没有选择病人的权利。但选择了中医ICU的病人往往有各种各样的西医治疗困境,患者既然有需求,我们就努力从中医方面攻克,攻克过程虽然荆棘满布,但结果却是可喜的,这些攻关的过程必定会促进中医ICU学术的飞速发展。”

  当前,我国中医药事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在陈腾飞看来,20年前甚至10年前,大家都追着西方跑,但现在国人文化自信越来越强烈,不再盲目地以西方标准为是,而是从学科特点出发重构自身标准,“相信中医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大,阻力会越来越小。”(完)(《中国新闻》报记者 杜雅楠 报道)

  电影的故事不是正史,是以南宋绍兴年间,岳飞死后四年为故事背景,这段历史当然要花很多功夫去考究,但陈宇不想呈现一段真实历史的过程,他想生发出一种想象。他把它定位为一种传奇,这段传奇是有锚点的,这些锚点让它稳固,它并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形象,同时又给予了空间去表达戏剧性的故事和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新征程,亿万追梦者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形成了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1月30日晚间,华夏幸福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其预计2022年度将实现扭亏为盈,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亿至16亿元,较2021年的-390.3亿元大幅提升。华夏幸福解释:“本报告期业绩较上年同期实现扭亏为盈,主要系因本报告期公司债务重组取得重大进展,基于债务重组进展而确认的债务重组收益所致。”

  “以前,肉兔都是散养的,集中养殖能更好地控制成本,增加收益。”自幼就喜欢饲养动物的付红伟,瞅准了兔子繁殖能力强、养殖周期短、产业见效快、市场好的特点,也希望用自己的爱好实现更多的价值。

  “2022年之前没有过这么多人提前还贷,2021年下半年银行的贷款额度甚至还不够用呢。”一位商业银行贷款部门人士对记者说,这两年“房住不炒”的属性愈发明显,房子增值慢了、少了,提前还贷成为了一种减少利息的理财办法。

  作为企业发行上市的“守门人”,证券公司行业及其投行业务的后续发展趋势也成为一大重点。有观点认为,全面注册制实行将加速投行业务向头部券商集中;但也有部分业内人士表示,综合服务能力强的大型综合券商以及精耕细分领域的中小型券商有望深度受益。具体到投行业务而言,有券商直言,全面注册制将重塑投行业务模式,并对投行的业务稳健性提出了更高要求。

沈宝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