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观澜:港人航天圆梦近在咫尺

来源: 红网
2024-06-17 01:08:27

  中新社香港6月16日电 题:港人航天圆梦近在咫尺

  中新社记者 香卢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日前结束,一位来自香港的载荷专家史无前例获选为预备航天员。这一激励人心的好消息意味着,港人实现“航天梦”已近在咫尺,这位“港产预备航天员”有机会开启港人飞天的历史新页。

  2003年10月15日,中国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将中国首飞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两周后受邀访港的杨利伟,与数十位为此次飞天创举贡献智慧和心力的科学家、工作人员访港,获香港社会盛情欢迎。

  自此,国家航 天员与香港各界交流互动的活动不

  2008年,实现中国首次太空漫步的翟志刚率神舟七号航天员访港;2012年,包括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在内的3位神舟九号航天员访港;2017年,“80后”女航天员王亚平来港举办讲座,勉励港青追梦;2021年,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与港青实现“天地对话”……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启动30年后的2022年,国家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全面建成,“三步走”战略任务已完成。而每次国家航天员访港,无一不在港掀起航天热潮。这是向香港特区介绍国家航天成就之旅,也是同胞间分享喜悦之旅,更是启发港青航天梦想之旅。

  如今梦想的曙光照进现实,港人距离航天圆梦只剩一步之遥。国家第四批预备航天员选拔工作2022年下半年展开,获选的这位香港载荷专家有机会亲身飞赴中国空间站参与科研工作。

  港人参与国家载人航天工程,意义非凡,体现国家对香港的巨大支持。航天工程代表世界尖端科技,港人亲自参与其中、与中国内地同业共同勇攀科技高峰,这项凝聚毅力与勇气的壮举,将为香港社会带来无可估量的精神鼓舞。

  再者,香港首位预备航天员的出现,鼓励本地创科界奋发自强。多间本地大学早已成立航天相关专业学科,甚至已多次参与国家航天任务。有理由相信,香港的航天科研力量将越来越壮大,持续吸引年轻科研人才,助力特区全力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

  港人凭借“一国两制”下的独特优势地位,站在国家这位巨人的肩上,完成“飞天梦”,定会为更多港青埋下仰望星空、飞向苍穹的梦想种子。梦想的通道既已敞开,势必极大激励志存于此的人们勇往直前、全力以赴追梦。

  锦州有上千家烧烤店,但大多是夫妻店,每家店几桌到十几桌,分散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因为店小、不聚集,对外地人来说,来锦州吃烧烤容易“找不着北”。

  穆荣平对《中国新闻周刊》说,最好先由中央科技委对国家科研机构进行定位优化,明确要在哪些领域增加稳定支持,“一定不能盲目、轻易地去增加稳定支持”。

  在他看来,真正的基础研究,多数是以稳定经费、严格评估这种方式推动。稳定支持前提下,一个科研管理系统如果缺乏完善内部评估体制,没有淘汰,很快就会陷入“养懒人”“吃大锅饭”的泥淖,每五年进行的一次严格小同行评估可以从制度上杜绝这点。“坦率说,专业的基础研究机构是不能养人的,每个科研人员一定都像运动员一样参与残酷的全球竞争。”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全国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9635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8598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20015人。就在刚刚过去的3月当月,全国查处了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7021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10285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6810人。

  这种模式下,近年来,北生所在细胞程序性死亡、感染与天然免疫等多领域都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但20年过去,它仍是中国科研体制内的“特区”,模式没有得到复制和推广。

  在张维平和周容平被宣布执行死刑的当晚,申军良、钟丁酉等一些寻亲的家属聚在一起喝了一顿庆功酒。这个时间,郭刚堂也正在赶往广州的火车上。

周钧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