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非农就业数据或再度点燃美联储有关政策限制性的争论

来源: 金融界
2024-06-08 12:01:46

  美国周五令人意外的非农就业数据或会激化美联储官员中本已存在分歧的争论,即美联储的政策设定是否如他们所预测的那样具有限制性。

  5月非农就业增加27.2万,高于所有接受调查的经济学家的预期。此外,平均时薪回升,而此前该数据的三连降已开始令美联储放下心来。

  虽然这些数据可能不会改变美联储下周会议时将继续按兵不动的预期,但这将推动官员们几个月来一直在思考的讨论。一些官员说不排除再次加息的可能。

  随着交易员削减对美联储今年降息幅度的押注,美国国债遭到抛售,美元走强。

  这场争论的核心是中性利率这个有些神秘的概念,即政策既不刺激也不抑制经济的利率水平。为了对抗通胀,美联储已计划将利率上调至远高于中性利率的水平。

  但如果美联储对中性利率的预估值太低,那么政策利率即使接近5.5%,也不会像官员们预想的那样发挥作用。这至少会迫使政策制定者重新思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使通胀率回到2%的目标水平。这甚至可能让他们考虑是否有必要进一步加息。

  在安永首席经济学家Gregory Daco看来,如果这促使决策者更多地考虑抑制通胀的前瞻性策略,而不是对每一项过去的数据点做出回应,那么美联储和金融市场都将从中受益。

  “决策者将更多地谈论货币政策的限制性程度,这将是一场健康的辩论,”他说。

  鉴于利率走势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存在滞后性,政策制定者在讨论中性利率问题上进展缓慢,不过最近持不同观点的官员纷纷表态,令这个问题进入公众视野。

  达拉斯联储行长Lorie Logan和亚特兰大联储行长Raphael Bostic明确表示,他们认为疫情期间中性利率可能已经上行。纽约联储行长John Williams和美联储理事Christopher Waller则持相反观点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美联储官员针对这个话题连连发表评论之际,大量数据显示经济出人意料的强劲表现开始减弱。随着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4月消费者支出意外下降。招聘活动也降温,一项衡量基本通胀的指标六个月来首次缓和。

  但在美联储官员为6月11日至12日在华盛顿举行的政策会议做准备之际,5月份强劲的就业数据再度开启了关于中性利率的辩论。

  “每个人都在重新思考”长期中性利率的水平,Bostic在5月21日对记者表示,“目前还没有定论。随着今年的推进,我们将深入研究这个问题。”

责任编辑:欧阳名军

  根据美国国土安全部网站公布的内容,这个“90天冲刺”主要针对6个方面:保护关键基础设施,破坏全球芬太尼供应链,防止“中国滥用美国合法旅行系统骚扰持不同政见者”,防范“中国的恶意经济影响”,“促进北极和印太地区的安全、安保和经济繁荣”,“与各级政府和私营部门合作伙伴分享中国构成的威胁信息”。

  王印记得,提出建议的小男孩当时五年级,有一点口吃,说起话来磕磕绊绊的,但他每次在手工课上发言头头是道,能感觉到想法总在源源不断地涌出。他对航天兴趣浓厚,梦想着成为一名机长。

  “中国有14亿多人,约占世界人口近1/5。如何把这么多人的意愿表达好、凝聚好以及落到实处?中国找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这把金钥匙。”

  后来,他从农村考到山东农业大学读农业机械。大二时,在一门讲锻造的专业课上,他发现自己小时候就已摸索过相关的手工制作,一看便会。本科毕业,他考上华东理工大学机械制造和自动化相关专业,但读到第二年,他决定退学。他更希望与人交流,而非跟机械打交道,想将帮助自己成长的动手学习理念应用在更多的教育场景中。

  与前几年不同,2022年制造业引资数据录得“双升”。从绝对数值看,2020年受疫情影响,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规模有所下降后,2021年提高至337.3亿美元,2022年进一步攀升近500亿美元。从占全行业实际使用外资比重看,2022年打破了占比下滑趋势,从2021年的18.6%上升至26.3%。

  近年来,旺盛的消费需求培育了超大规模市场,带动中国成为一些外企的“主场”。据资生堂2022年财报显示,中国市场超越日本,成为其第一大市场。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已经发展成为霍尼韦尔全球第二大市场,也是公司最大的增长型市场。宋为群也表示,如今,中国不仅是强生全球业务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同时也是公司全新的创新战略市场。

吴雅柏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