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短评:为何怀念基辛格?

来源: 慧聪网
2024-06-03 06:25:50

  中新社北京12月1日电 题:为何怀念基辛格?

  中新社记者 聂芝芯

  当地时间11月29日,美国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去世,享年100岁。消息传开后,互联网上呈现出深深的缅怀之情。

  一位美国老人去世,为何国际社会、大洋彼岸如此在意?

  因为他与中国的交集与交情。

  

  为中美建交开启大门,一生到访中国100余次,其咨询公司官网悼文11次提到China,是普通中国人熟知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亦被外界视为“最了解中国的美国人”。

  百岁人生,生命的长度足以令世人叹服;百岁人生所见证的国际风云、展现的远见卓识,更铸就其生命的厚度。

  人们怀念他,叹服于他的战略眼光:为世界和平进步、人类未来做高远筹划。

  他一生致力于为国家、为中美、为世界探寻建设性的解决方案,和平偏好与秩序偏好深刻在他骨子里。正如他自己所评价,我终生都在从一个美国人的视角反思如何缔造和平。

  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化,缓和东西方对抗关系;顺应国际大势和美国国内民众需要,完成结束越南战争的谈判,获诺贝尔和平奖;在中美对抗激烈的时刻,警示美国和中国在“防止灾难性的冲突”方面有着“最低限度的共同义务”,“新冷战”万不可取……这些,何尝不是一位战略家、外交家看透世事风云、认清国际现实之后保持的一份清醒。

  

  近些年,历经百年风云的基辛格还十分关注人工智能领域的问题,担忧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将对人类生存、国际关系产生颠覆性影响。这些超前的、上升到哲学高度的思考,折射这位世纪老人思维方式的前瞻性,以及聚焦人类整体利益的大格局。

  人们怀念他,感念于他的政治勇气:致力于当好中美关系的摆渡人。

  基辛格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故事,莫过于上世纪70年代突破对华认知偏见、以特使身份秘密访华,最终促成尼克松总统访华,为中美关系正常化作出历史性贡献。卸任美国国务卿之后,基辛格发挥其在主流社会的影响力,继续为中美关系向前发展鼓与呼。

  尤其在中美关系陷入低谷的这些年,基辛格从历史过往中汲取力量,始终坚信“正如我50年前所相信的那样,我们能找到克服困难的出路”,并结合中美现实需要、世界大格局框架给出超越偏见、加强理解、增进互信、管控分歧等忠告,再吁中美求同存异的价值。

  时至今日,“旧金山愿景”擘画中美关系未来,这位“一生中一半时间都在为美中关系工作”的老人却辞别人世,为大国间交往留下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人们怀念他,受益于他的外交智慧:以理解为内核的“中国观”影响西方。

  没人会质疑,他是一位“中国通”。基辛格曾说,中国是我交往最久、最为深入的国家,“中国是我生命一部分”。

  

  上百次的“中国行”,被视为研究国际关系特别是中美关系必读书的中国问题专著《论中国》 ,言辞间对中国和中国人民的欣赏,都是不同截面的诠释。

  他钦佩中国人民“坚忍不拔、含蓄缜密、家庭意识和他们展现的中华文化”,还以国际象棋和中国围棋作比,来解释美中战略思维的差异。

  在战略研究、历史分析和感性接触的基础上,基辛格形成了对中国与中国外交的独特看法和判断。他的这套“中国观”,以“理解中国”为内核,流露着对中国核心利益的理解,对中国外交风格的理解,对中国历史与文化的理解,为西方社会认知中国提供了一种更包容更客观的视角。

  中国人重情讲义,不会忘记老朋友、好朋友。世间已无基辛格,而世界需要更多“基辛格”。(完)

  在听证会上,美国官员大肆渲染所谓“中国威胁”,坚持对中国进行遏制的政策。主管印太安全事务的美国助理国防部长拉特纳声称,美国军方在“与中国的战略竞争中”持续加大关键军事领域投资,并“支持台湾强化自卫能力”。主管出口管理工作的助理商务部长肯德勒称,美国政府正在使用各种战略性的工具,“有效地迟滞”中国在人工智能和超算等方面的发展。

  记者还提到,“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收到了上千条求助,采访了上百个求助者家庭。很多家庭因电诈而破碎,他们有的深度抑郁,有的一病不起,有的甚至连临终都没能等到魂牵梦绕的亲人。”

  7月23日14时52分,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体育馆发生屋顶坍塌事故,这是齐齐哈尔近年来最为严重的安全事故。在这起事故当中,共有11名师生失去了宝贵生命,给多个家庭造成了严重伤害,代价极为惨重、教训极其深刻,我们深感痛心、深感自责。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遇难者致以沉痛哀悼,向遇难者家属、受伤人员及亲属和社会各界表示深深的歉意!

  经19个小时全力搜救,截至24日上午10时,15名被困人员全部找到。15名被困人员中,有4人无生命危险,6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另外5人现场已无生命体征,也尽全力组织了施救,但仍然没有挽回他们鲜活的生命。

  “在直播间中说相声,或许可以通过直播连麦寻找到一名观众,让他参与到作品中和演员直接互动,这样形式就会变得很新颖。”李寅飞说。

  对于美国高官接连访华,多名中方学者认为这有其积极意义,但不应对其期待过高。袁征表示,在当前中美关系持续紧张的背景下,这些访问给了双方就一些问题交换看法,以避免造成战略误判、引发更大危机的机会。但是,这些访华不太可能推动中美双方在一些问题上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刘志明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