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湖南|在云端,奔赴一场“农耕文化之约”

来源: 上游新闻
2024-06-23 03:36:58

  “行进中国”调研行

  品牌湖南|在云端,奔赴一场“农耕文化之约”

  临近夏至,从长沙乘高铁出发,1小时后,便到了娄 底市新化县水车镇。乘车一路沿山蜿蜒而上,渐渐下起了蒙蒙细雨。远方,大片梯田笼罩在雨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人

  “大家好,欢迎来到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地——紫鹊界梯田景区!”一下车,当地村民讲解员罗娉静便笑着迎了上来。

  记者跟随她走上窄长的田埂,只见成片的秧苗青翠欲滴。每隔一丘,就有一处往下淌水的竹筒,潺潺流水声不绝于耳。

  在紫鹊界,流传着一句话:“山有多高,田有多高,水就有多高。”这里既没有水库,也不用人工引水,梯田就能实现天然自流灌溉。

  那么,源源不断的灌溉之水从何而来?

  “紫鹊界先民因地制宜开凿梯田,山顶的树木土壤涵养水分,通过泉眼渗透,为梯田形成了独特的‘隐形水库’。”罗娉静为记者揭开其中“奥妙”。

  在大自然的馈赠下,两千多年来,村民们在云端辛勤耕种,原始的手工耕作方式沿袭至今,形成了古朴美、自然美的梯田景观。同时,这片土地上滋养的山歌、傩戏等特色民俗,也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宝贵资源。

  为了传承农耕文化,近年来,当地政府对梯田进行整修和保护性开发,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对核心梯田实施统一管理、代耕代种,打造国家级4A级景区。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动人诗篇,从“山窝窝”也飘向了世界。去年,“紫鹊界梯田对话世界”——农耕文化交流互鉴大会在新化举办,各国专家对梯田农业文化体现的“和合共生”中国智慧纷纷点赞。

  同时,当地还通过彩色稻观景工程、梯田生态游步道、梅山农耕文化演艺等项目,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我们经常在梯田景区给远方到来的游客唱山歌,带大家感受独具风情的苗瑶民俗文化。”家住紫鹊界的新化山歌非遗传承人罗斌,热情地对记者唱起了《敬茶歌》。清亮高亢的歌声,在梯田山谷中回响。

  从田埂步入观景台,偶遇了几位来自山东的游客,“这里梯田的景色太美了,就像走进山水画一样,当地人也很热情。我们刚决定,要在这里的民宿住一晚。”他们兴奋地说。

  文化火起来,旅游热起来,村民的钱包也鼓了起来。“如今,村里的道路从泥巴路变成了沥青路,不少村民的小木房也变成了小高楼,我们的日子越过越好。”罗娉静的脸上泛起了微笑。

团圆最幸福

  形势趋于好转,但疫情尚未结束,在院重症患者仍处于高位,提升医疗卫生机构的救治能力仍是当下防控工作的重点。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在除夕夜走访急救站、医院时提出,要持续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加强诊疗能力建设,提升救治水平。

  春节假期,中国最大的油气田和国内第一大产气区——长庆油田有3万多名干部员工,在陕、甘、宁、蒙四省区的荒漠戈壁和大山深处,坚守岗位保证油气生产,全力保障下游4亿多人温暖过年。

  过去的壬寅虎年,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团结奋斗,凭着龙腾虎跃的干劲、敢入虎穴的闯劲、坚忍不拔的韧劲,书写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篇章。

  旅中18年,中国早已成为马丁的第二故乡,这里的点滴变化都让他欣喜不已。“如今中国的制造业十分发达,我和家人都在使用中国制造的手机和电脑,这是我过去想象不到的事情,下一步计划考虑中国制造的汽车。”

<img src="//i2.chinanews.com/simg/hnhd/2023/01/23/28/1005363941358190296.jpg" alt="" />

杨升海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