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网设施落后拖累英国能源转型

来源: 驱动之家
2024-06-25 03:50:33

  2021年,英国政府宣布将在2035年实现100%清洁能源电力目标,其中包括加大对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投资,在2030年前将海上风电发电量增加5倍,太阳能发电容量增加5倍。这一承诺被认为是推动英国迈向更可持续的能源体系,实现其2050年净零排放气候变化愿景目标的关键一步。然而,政府缺乏对电力基础设施建设的前瞻性规划,致使英国的清洁能源目标面临严峻挑战。

  据统计,2021年至2022年,英国绿色能源转型投资从310亿美元下降至280亿美元,而同期,美国在绿色能源上投资增长24%,达到1410亿美元。与此同时,过去3年英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年均增幅已降至4.45%,而全球平均年增幅为9.67%。除了在可再生能源项目上投资规模增速下降外,对电网基础设施的投资是制约英国经济绿色转型一大关键问题。根据媒体公布的 数据,2022年有超过200吉瓦的可再生能源等待并入英国电网,部分新的太阳能和风能发电站需要等待长达10年至15年才能连接到电网。过去,国家电网负责运营的英国大部分电力网络更多为数量较少、规模较大的发电厂提供连接点。现在,随着政府对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政策倾斜和投资向该领域集中,越来越多的小规模可再生能源项目在英国各地涌现,以满足家庭和企业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每个新的可再生能源项目都需要新的电网系统连接点,这就需要升级现有电网基础设施。此外,大型海上风力发电需要大规模的输电基础设施投资,以将电力从英国东北部海岸输送到南部人口稠密的地区。

  目前电网对接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缓解,英国仍面临前所未有的清洁电能并网挤压问题。据最新数据,目前大约有220个可再生能源项目等待在2026年之前接入国家输电系统,其中有一半已经获得规划许可,有些项目已将预计启动时间推迟了14年。今年上半年英国新增可再生电力项目规模达到400吉瓦,远高于英国现有约65吉瓦的电力容量。

  业内对英国并网挤压问题十分失望,据英国媒体报道,瑞典太阳能公司Alight希望建设绿色能源项目,为英国家庭和企业提供负担得起的清洁电力。代价却是这些项目可能被迫等待十多年才有机会连接到英国电网。英国的并网积压时间是欧洲最长的,Alight只是众多失望的供应商之一,在英国近年来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英国下议院环境审计委员会此前曾警告称,并网挤压问题不利于英国充分发挥清洁能源转型的潜力,影响可再生能源企业投资的积极性和资金使用效率。目前英国电网缺乏电缆和变压器等物理基础设施,在清洁能源项目上的申请程序和项目监管需要进一步优化,以使具备技术和资金实力的清洁能源供应商获得项目审批的优先权,提升项目最终落地的成功率。

  目前,英国国家电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改善并网挤压问题,包括出台“特赦协议”以减少积压的电力项目,施压供应商继续他们的项目或及时退出并网“排队”。这一措施使得并网项目积压减少了5吉瓦。业内呼吁英国政府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申请进行改革,放弃“先到先得”的排队系统,建立更为透明、高效的项目规划和许可流程,并制定更高的标准来解决“僵尸项目”问题,可再生能源供应商必须满足更高的标准,才能提出并网申请。然而,这只是暂时性的解决方案,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对英国的电力网络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业内普遍认为英国政府未能预见到电网升级对可再生能源项目的重要性,建议政府采取更为果断的政策和监管措施,加大对电网基础设施的投资规模,确保有足够多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连接点。

  电网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关乎英国能否实现其可再生能源转型愿景,电网现代化升级需要进行长期大规模投资,受到政府财政支出约束、社会资本参与程度和能源消费者意愿等多重因素影响。在俄乌冲突的持续影响下,能源和天然气价格上涨增加了英国民众的生活成本,促使英国政府加大对电网的投资改造。虽然长期将提升清洁能源使用效率,但短期内消费者将承担部分电网升级改造成本,家庭、企业等主体能源使用的隐性成本将会上升,这也可能影响英国电网升级改造的速度。

  马翩宇

  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宋微11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在政治上紧紧跟随美国,另一方面又想从对华经贸合作上捞取利益,这种走钢丝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影响企业合作和投资的信心。未来想要中澳关系持续健康发展,澳政府需要更多的努力和诚意来消除这种潜在风险,不要对美国亦步亦趋,要从自身的利益发展出发。

  另一面,寻亲路上这些年,家长们互帮互助,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了朋友,甚至更熟的关系——无论是公开还是私下场合,他们互称“兄弟姐妹”。

  当天伯恩斯在其官方推特@USAmbChina上写道,与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秦刚举行了会晤,“我们讨论了美中关系中的挑战,以及稳定关系并扩大高级别沟通的必要性”。

  早在2021年,时任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司长叶玉江就透露,科技部将制定《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2021—2030)》,对未来十年国内基础研究的发展作出系统部署和安排,其中包括:进一步加大对冷门学科、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的长期稳定支持,并决定在前沿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据了解,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的具体建设方案原定今年4月左右公布。

  锦州这座东北四线工业小城,十年人口净流出达42万人,在辽宁省排名第一。留下的人就业机会少,工资不高,房价却不低。看似安逸的背后,各行各业的人内心都同样焦灼不安。

  该所长称,在一个科研单位缺乏自主权的体制下,研究所像一个大卖场,课题组只是借这个平台挂靠一下,然后从项目经费里拿出一部分给所里交“租金”。庄辞打了个更形象的比方:“科学家变成了雇佣军。”

鲁冠宇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