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产能真的“过剩”了吗?听听专家、企业家怎么说

来源: 舜网
2024-06-01 09:38:54

  “这是走在最前沿的钠离子电池,难道说这种电池也过剩吗?”会上,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常务副会长、清华大学俄罗斯研究院副院长吴大辉说,“很多中国企业,追求的是高新科技、技术创新。这类技术在国内仅仅是刚刚起步,不可能谈到过剩的问题。”

  研发钠离子电池技术的这家企业,是来自徐州的淮海控股。董事长安继文说:“钠离子电池应该是锂离子电池储能的替代品,将会替代电池的整个应用领域。这项技术的应用十分广阔,且会呈爆发式发展,我把它看作是人类社会的复兴产业。”

  经济学博士、北京丰台区政协委员黄永刚表示,从出口到出海日益成为中国企业重要的发展战略,出口并不是贸易摩擦下的被动外迁和过剩的产能输出,而是经济增长的内在诉求和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为什么这么说?黄永刚解释道,因为我国目前已进入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向智能化、信息化文明转化的过程,每个国家和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有些国家还刚刚进入工业化,有的国家还是农业文明。而我国已经进入后工业化,像北京现代服务业已经超过70%,每个地区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

  泰国,传统汽车产业链完备。但在中企入驻之前,这里还未有完整的新能源和智能汽车产业链。“第一,我们出海先进的技术、先进的产品;第二,出海中国领先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我们在泰国设厂,发展非常快。”广汽埃安董事会秘书刘飞雷言语间难掩自豪,“今年2月,我们在泰国纯电新能源汽车市场上的占有率是14.2%,排名第一。”

  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会长和振伟表示,因为性价比,我们招致一些西方国家的不满,实际上中国新能源“产能过剩”完全 是无稽之谈。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已经非常有影响力,得到了全球大多数国家

  “先进的产能是永远不会过剩的。” 旭合科技是一家专注于高效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的企业,副董事长崔海峰说,“我们一直秉持着量产一代产品,同时储备一代产品,马上研发一代产品,在产业方始终处于领先一小步的地位上。国际上的一些门槛,对我们走出去的企业来讲,是危机,也是机遇和动力。”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为达到碳中和目标,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当前产能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众多发展中国家对新能源产品的潜在需求巨大。

  在圆桌会议上,上海合作组织前秘书长弗拉基米尔·诺罗夫说,中亚有非常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光伏、水电、风电。利用这些清洁能源,不仅能够实现地区的能源需求,同时也可以帮助地区逐步退出化石燃料,实现净零排放。中国是中亚地区非常重要的投资伙伴。

  论坛现场,哈萨克斯坦阿塔梅肯全国企业家商会主席团主席莱姆贝克·巴塔洛夫说:“中国是哈萨克斯坦前五大投资来源国之一。我们愿意继续扩大同中方在能源领域的合作,挖掘两国的能源合作潜能。”

  “中国是全球新能源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者,甚至可以说是引领者。成本的降低,其实是为全球更大规模的实现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实现对传统化石能源替代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说。

  <strong>第77届联合国大会主席 克勒希:</strong>我来到中国,来到北京,是为非常重要的项目寻找合作伙伴。我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很高兴,也感觉非常棒,因为当前世界需要改变,联合国需要改革,联合国大会正在进行改革,像中国这样的强国、大国并且具有巨大科技潜力的国家参与其中是绝对重要的。一个很大收获是,我从中国政府的实践中看到的战略思考方式,和我们在联合国大会中所追求的非常相似,也就是我们需要在科学基础上做出决策,并寻求多元的解决方案。我们对中国寄予厚望和倚仗,包括中国的经验、中国的发展前景以及中国的领导力。

  一旁的灯谜架上红纸片随风翻飞,纸上写着灯谜,辅以隐隐透出亮光的大红灯笼图案作为装饰。架子顶端每隔一段距离就伸出一根近一米的杆子,每根杆子上依次挂着两个纯色纸灯笼和一个兔子灯。兔子灯憨态可掬的模样引得孩子们纷纷仰头盯着看。

  暨南大学研究生杨采绮从小在台湾长大,本科阶段便来到大陆求学。杨采绮在开营仪式上表示,接下来几天将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传承共同的文化基因。

 <strong> 争论与前路</strong>

  <strong><a target='_blank' href='/'>中新社</a>记者:在东亚世界,汉字于文化交流而言,发挥着何种作用?</strong>

  四级书记守牢“饭碗田”。2021年秋,产粮大市德州启动“吨半粮”示范区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建成全国首个大面积“吨半粮”示范区。

吴柏宜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