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 发展新质生产力 第二次全国企业新质生产力峰会第十次中国企业营商环境研讨会召开

来源: 未来网
2024-05-30 22:23:03

  5月28日,全国企业家活动日暨中国企业家年会在河南省郑州市举办。以“优化营商环境 发展新质生产力”为主题的平行论坛——第二次全国企业新质生产力峰会第十次中国企业营商环境研讨会同步举行。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地区的科技型、传统型及服务型的企业家代表,与受邀参加的部分主管领导、政府官员、智库专家及媒体代表,同堂探讨营商环境与新质生产力互为倚重的因果关系。

  本次论坛由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中国企业报》集团、中国企业发展论坛组委会承办。论坛发布了“2024年度中国企业新质生产力优秀案例”和“2024年度全国企业营商环境优秀案例”。

  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副书记邵红亚在致开幕词时表示,在当前形势下,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也是稳定市场信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要按照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构建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创新生产要素的配置方式,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河南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王进平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河南省还坚持把企业是否满意作为营商环境的重要标准,坚持从企业视角检验改革成效。截至今年4月底,河南省各类经营主体数量达到1104万户,稳居全国第四,中部第一。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十二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石军在作题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应在“四全”上下功夫》的演讲时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和放弃传统产业,而是使传统产业摆脱传统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发展转变为集约型发展。

  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吉林企业商会会长、中基集团董事长葛坚在演讲中表示,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在生产力。在他看来,以创新驱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发挥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核心作用,就是要发挥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保障作用,就是要发挥创新是第一动力的引领作用。

  在经验分享环节,滨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轮值CEO董红波,大成律师事务所联合党委委员、研究院副院长、高级合伙人徐永前,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政府办公室副主任刘钊,以及中国企业博物馆筹备组负责人陈建斌等,结合各自所在的领域,分别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实践、企业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的合规管理、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以及推动新质生产力的企业家力量,介绍了各自的实战经验。其中,徐永前以《合规入表规制标准与成功实践》为主题,详细介绍了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合规管理体系的诸多实务细节及数据合规、合规入表与专项合规的关系,并强调了合规管理体系在现代企业治理中的核心地位。

  应邀参会的嘉宾还有中国酒业协会第五届理事会专职副理事长、国际烈酒(中国)大奖赛组委会执行主任刘秀华,北京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耿超,山东龙升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生光,首钢吉泰安新材料公司总经理李洪立,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党委工作部部长雷卫东,中数科网络科技(河南)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岩,北京八月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剑锋,《中国企业报》集团董事长、社长吴昀国,《中国企业报》集团副总裁、副社长付强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企业家,河南省、郑州市有关部门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共120人参加了论坛。中国企业直播联盟平台对论坛进行现场直播,线上受众达到6000万人。《中国企业报》集团副总裁、副社长何宁主持论坛。

  会上,举办了全国酱酒知识大赛暨“全国企业商务接待十佳酱酒”推介活动启动仪式,还完成了6个合作项目的签约。(中国网 赵玲玲)

  新华社雅加达7月15日电(记者余谦梁 孙磊)当地时间7月14日,中央外办主任王毅在雅加达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驳斥了个别国家提及南海仲裁和所谓航行自由,就南海问题阐明中方原则立场。

  据中新网报道,有专家指出,当前平台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关键期,然而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平台企业亟须提振长期发展信心。毕竟,信心比黄金重要。

  对于泽连斯基的表态,乌克兰独立新闻社当天在社交平台Telegram上发了一张泽连斯基脸色凝重的图片,并配文称,“你邀请我参加北约峰会,但你这么做时却不尊重我。等我到了之后就给你看看,什么是尊重!”

  作为领队,龚贺主要提供旅游景区的讲解服务,还包括介绍北京的饮食文化、传统习俗等。大巴车行驶时,他也会对行程和景点进行讲解。到午间,他再负责安排所有人用餐。

  自美国国务卿布林肯6月18日至19日访华以来,一个月内,中美高层密集互动,对话沟通、坦诚务实、达成共识成为近一段时间中美关系的高频词,吸引全球目光。

  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推动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加强存量资源统筹利用,鼓励土地用途兼容、建筑功能混合,探索“主导功能、混合用地、大类为主、负面清单”更为灵活的存量用地利用方式和支持政策,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长效机制等。鼓励有立法权的地方出台地方性法规,建立城市更新制度机制,完善土地、财政、投融资等政策体系,因地制宜制定或修订地方标准规范。

赵佩玲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