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称复发卵巢癌患者手术治疗死亡风险降低

来源: 安徽网
2024-06-03 12:55:50

  中新网上海6月2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2日获悉,中国医学专家携手开展多中心研究(SOC-1)。SOC-1研究在国际学术领域将肿瘤患者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应用于临床研究方案中,创新探索新的临床研究终点—累计无治疗时间(TFSa)。

  研究发现,手术带来13.2%的长期无病生存(超过5年未复发),而化疗组仅为2.9% 。手术组的死亡风险较非手术组降低了24%。记者当日获悉,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臧荣余教授团队,联合浙江省肿瘤医院朱笕青教授、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刘继红教授团队,以快速报道形式在自然杂志子刊《自然医学》杂志在线发表了相关研究成果。美国肿瘤学年会同步将其作为会议报告

  据了解,SOC-1研究和一线手术的SUNNY研究将改变美国晚期卵巢癌的随访策略,建议患者在确诊后5年内每2个-3个月进行一次随诊,通过改变随访频次,实现复发卵巢癌的早诊早治。SUNNY研究(NCT02859038)是一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注重了解一线治疗是先手术还是先化疗。

  据介绍,卵巢癌死亡率位居妇科恶性肿瘤第一位,2/3卵巢癌患者在确诊时已属晚期,逾八成晚期患者治疗后会出现肿瘤复发。长期以来,铂敏感、初次复发卵巢癌被认为是卵巢癌治疗全周期中最佳的补救治疗机会。对于复发卵巢癌,是选择手术还是选择化疗,一直是临床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临床实践中,国内外治疗卵巢癌的顶级机构,对于停药6个月以上、初次复发的卵巢癌,常常选择手术作为常规的诊疗手段,但这一做法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的支持。

  SOC-1研究显示,手术组的总生存期(58.1个月)较非手术组(52.1个月)延长了6个月。在手术组中,影像学检查发现少于20个癌灶的局限病灶复发患者,手术为其带来的获益最明显,死亡风险降低了31%。

  据介绍,在国内和国际范围内,晚期和复发卵巢癌靶向药物价值的认识和规范使用,仍然需要时间的检验;靶向药物使用后的手术价值也需要新的临床试验证明。臧荣余教授在接受采访时直言,因为SOC-1研究中有12%和26%的患者后续分别使用贝伐单抗和PARP抑制剂等靶向药物的维持治疗,因此这不代表手术可以作为标准治疗应用于靶向治疗后的复发卵巢癌患者。

  臧荣余教授指出,有意义的是,SOC-1研究虽然选择了更加宽泛的手术指征,但是其手术组生存时间58.0个月是同类研究中最长的,高于德国研究的53.7个月和美国研究的50.6个月。这可能与手术后的靶向维持治疗有关。同时,所有相关研究一致认为,如果手术不能切净肿瘤,手术的效果会比化疗差,因此,医生和患者都需警醒。(完)

  近日,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组织召开的一季度全省房地产市场形势分析视频会议上,淄博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王世福透露,淄博一季度新建商品住宅网签面积120.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61.9%,商品住宅网签均价8020元/平方米,同比增长3.1%。与此同时,二手住宅网签面积35.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9.1%。

  官网简历显示,张希清出生于1964年,黑龙江巴彦人,198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7月参加工作,呼兰师范专科学校中文专业毕业,大专学历。

  据岛内媒体报道,台湾高铁开通运营之初,资产负债率已经高达80%。仅仅三年后的2010年,台湾高铁公司就不堪债务重负濒临破产,不得不在当局介入下,大规模举债融资重组。这种权宜之计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15年岛内媒体曾经警示,如台湾高铁公司破产,其3600多亿新台币的债务将导致全台人均负债1.6万元新台币。

  孩子们周末不回家,跑去看他做手工。王印决定带着他们“开干”。他们曾一起看过一部名为《武士刀传奇》的纪录片,片子里讲,一把武士刀会经过反复锻打,最后的成品有5000多层纹理截面。这个细节打动了一位小男孩,他说,老师,我也想做一把武士刀。

  庄辞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因此,理论物理所90%以上引进的人才都有“人才帽子”,比如“优青”“杰青”或“百人”“千人”,这些都是分属基金委、中科院、中组部的人才项目,3~5年内会“自带”几百万元的经费。如果没有这些“匹配经费”,仅靠研究所自身,很难让科研人员组建研究团队和维持相对体面的薪资水平。即使如此,目前理论物理所的现状仍是:很多科研人员根本招不起博后,项目经费较充裕的人一年可能也仅能负担一名博后的费用。

  2006年仇和离开宿迁后,医改开始退潮。2011年,宿迁市决定建设一家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该院于2016年竣工投用。据澎湃新闻此前报道,针对建公立医院是“走回头路”的质疑,葛志健曾回应,以前是总量问题,供给不足,“现在是质量问题,优质资源不足”。2017年,时任宿迁市卫计委党委书记、主任的刘仰刚也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宿迁新建一家公立医院并不是走“回头路”,未来不会再建第二家公立医院。

杨孟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