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基层法院“蓑衣行动”:让刑事审判从“审理”到“治理”

来源: 新闻报刊
2024-06-14 06:34:32

  中新网西宁5月9日电 题:青海基层法院“蓑衣行动”:让刑事审判从“审理”到“治理”

  作者 祁增 蓓

  “诉讼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但却不是最好的方式,而通过诉源治理,在诉讼前化解问题,则是一种更为和谐、智慧的手段。”8日,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庭长朱晓柳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这种思路不应仅仅局限于民事领域,也需广泛运用于刑事领域。

  2023年,城中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共受理各类刑事案件360件。纵观全年,案件总数大幅上升;复杂、疑难案件、新类型案件不断出现;轻微刑事案件所占比重较大,特别是危险驾驶、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轻罪案件上浮明显。

  今年3月,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结合刑事审判工作特点,开启了一项刑事审判与“枫桥经验”区域综合治理的创新实践,名为“蓑衣行动”。

  那么“蓑衣行动”是什么呢?朱晓柳告诉记者,雨水未来,先织蓑衣。蓑衣是遮雨的工具,寓意从预防与教育入手,从源头治理犯罪。同时,“蓑衣行动”中刑事审判干警不仅是法官、辅助人员的角色,更是践行社会实践,通过针对性地教育、普法,实现“摆渡”的摆渡人。

  据了解,“蓑衣行动”主要有速裁程序、定向普法、司法建议、非刑措施等四项措施,是一项综合、多维、多元的实践活动,最终目的就是根据重点类型刑事案件的特点,制定专项方案,化解可能产生的刑事犯罪风险,降低刑事犯罪率。

  “针对不同类型的刑事犯罪案件,我们一方面对潜在的高风险受害人群进行宣传引导、普法答疑等预防性措施,提高他们防范和规避不法侵害的意识和能力,另一方面对潜在的高风险违法群体采取警示教育、常态化学习等防范性措施,降低他们违法犯罪概率和可能性,从源头化解刑事案件,降低区域刑事违法犯罪发生率。”朱晓柳说。

  其中,“法官劝诫卡”便是刑事案件宣判后非刑措施和定向普法相结合的一项工作。上面记录着案件宣判当天的日期,还留有部分空白,由主审法官针对不同案件、不同当事人填写“个性化”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劝诫、教育,旨在引导涉案被告人谨记教训,鼓励其放下心理包袱,以案为鉴,正身正行。

  朱晓柳介绍,针对当前未成年犯罪案件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遭受侵害案件不断发生的实际情况,刑事审判庭在借助电视媒体录制普法节目,扩大法制宣传传播面之外,还前往辖区内各学校开展普法讲座。“近年来,青少年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高发,作为刑事审判干警我们不仅需要办好每个案子,更需要做好普法工作,尽早消除犯罪苗头。”

  此外,自2011年危险驾驶入刑以来,城中区人民法院每年因危险驾驶判处刑罚的案件超百件。“一边是案件的审理、宣判,一边却是屡禁不止的案件发生。”朱晓柳告诉记者,涉案被告人往往法律意识淡薄、心存侥幸,这就需要刑事审判干警以司法建议为抓手,定向普法为重点,结合其他措施,化解可能发生的犯罪风险,完成刑事审判工作从“审理”到“治理”的转变。(完)

  2022年12月24日,民进党新主席的参选者赖清德在参与活动时提出了所谓“和平保台”的口号,表示“希望大家能够和平相处”。28日,民进党公布台湾地区基层公职人员“九合一”败选报告,代理党主席陈其迈再次使用“和平保台”的字眼。

  在壮大实体经济同时,武汉不断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其中,该市出台数字经济规划和政策,组建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新改建特色数字经济产业园15个,推出数字经济应用场景247个,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7万余家,先后获批创建国家区块链发展先导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

  此外,宁夏将加快增设呼吸科病区。目前,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已陆续开放11个病区收治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床位从50张增加到500张。宁夏人民医院呼吸科病区从1个增加到5个,床位从49张增加到245张。全区其他二、三级医院也加快拓展呼吸科病区,以呼吸科专家为主导,其他专科医师护士为补充,组建病区联合诊疗组,确保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文/图 羊城晚报记者 戚耀琪

  央广网北京1月4日消息(记者郭佳丽)近日,一些老年人在感染新冠后出现“沉默性缺氧”的问题引发关注,血氧仪也随之成为紧俏货。

  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国际关系中心研究员伊格纳西奥·马丁内斯表示,中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稳外贸稳外资政策举措,2022年1至11月中国对外贸易平稳增长,为保障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推动世界经济复苏作出重要贡献。

王玉霖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