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稻渔综合种养助农增收

来源: 城市观察员
2024-05-24 02:00:51

  中新网南宁5月23日电(记者 杨陈)在广西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同一块稻田一年种植“一季稻+再生稻”,种植面积增加了一倍,亩产量平均提高35.5%。这是当地推行“一季稻+再生稻+鱼”模式取得的成效。

  广西稻田养鱼迄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记者23日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获悉,近年来广西把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作为稳粮增收、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和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来抓。稻渔发展规模已从2016年的64.3万亩,发展到2023年的120万亩,建成1000亩以上连片高标准稻渔种养基地30个,稻谷、水产品产量分别同比增长151%和242%,带动了近20万农户脱贫致富。

  据悉,发展稻渔综合种养能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既提升当地稻谷产量和生产效益,也为区域粮食安全保障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广西已创新集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稻、鱼、螺”“稻+小龙虾”等稻渔综合种养十大模式,这些模式因地制宜、各具特色,为强农业、富农民、美农村做出积极贡献。

  发展稻渔综合种养不仅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也不断吸引着青年人回乡创业,逐渐成为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的支柱产业。

  在广西贵港市,近年来当地抓住冬季小龙虾需求旺盛市场,引导农户利用冬闲田、撂荒地等发展稻虾种养,每年提前在1至3月上市小龙虾,大虾市场批发价达到100元/公斤,相比4月后销售旺季价格提高了178%,助农增收效益明显。

  此外,发展稻渔综 合种养还能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以此实现绿色发展,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据初步统计,“广西稻田生态种养十大模式”示范单位农药使用量减少60%左右、化肥使用量减少30%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潘展东表示,下一步,当地将继续做好“稻+”文章,充分挖掘宜渔稻田功能,科学做好产业规划,突出抓好重点区域,创新打造典型模式,加快推进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升级,千方百计助农增收。(完)

  零下二十多摄氏度的屋外,人们穿着大棉袄二棉裤赶大集。年货无论是买卖还是储存,都可以在“天然大冰箱”里完成。冻柿子、冻饺子、冻豆腐、黏豆包、糖葫芦、鸡鸭鱼肉、江河海鲜……杠硬的冻货里饱含柔软的年味儿。

  前来购书的26岁教师杰克·弗劳尔斯对记者有些得意地讲述起几年前访问中国时使用叫车服务“曹操出行”的经历。他回忆说,因为熟悉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他一下就明白这家公司的名字是引自这部著作,并巧妙借用了“说曹操,曹操到”的俗语。

  在降价促销措施的拉动下,多家新能源车门店迎来了火爆的“春节档”。

  促进房地产与金融正常循环,关键要把握好“度”。要从供给、需求两端发力,“慢撒气”缓解流动性紧张。要抓住关键、治病祛根,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增强政策精准性、稳定性,在动态调整中寻求市场均衡。

  春节期间,跨境出行订单迎来明显转折点。航旅纵横数据显示,春节假期,国内航司的出入境旅客量超14万,约为去年春节同期的5.3倍,港澳旅客量约为去年春节同期的3.3倍。

  全链发力,牵引带动。内蒙古协同推进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呼包鄂和通辽全产业链装备制造基地,重点引进风力发电机、光伏电池片及组件等装备制造龙头企业,全力补链强链。

李佩财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