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前的端午韵味:楚国槲叶包 今日端阳粽

来源: 大众日报
2024-06-11 14:21:32

  中新社郑州6月9日电 题:2000年前的端午韵味:楚国槲叶包 今日端阳粽

  中新社记者 韩章云

  “彩缕碧筠粽,香粳白玉团。”一千多年前,中国唐代诗人元稹用诗歌描绘了粽子的模样,这与当下中国大江南北民众食用的粽子相差无几。

  粽子,古称糉、角黍等,是中国端午节的时令美食。粽子起源何时,观点不一。随着考古揭秘,古代粽子的模样被世人所知。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槲包,撒红糖。雄黄酒,驱蚊螂。”这首流传于伏牛山区河南卢氏县的民谣,是当地端午食槲包习俗的生动写照,在当地,槲包亦称槲叶粽。

  品尝卢氏槲叶粽,或许还能邂逅2000多年前的楚国余味。2015年,考古人员在河南信阳城阳城址八号墓发现了40个槲叶包裹,包裹内有水稻、粟等种子。考古人员认为,这些2000多年前的楚国槲叶包,有可能是粽子的早期形式。

  据信阳城阳城址八号墓考古队执行领队武志江介绍,该墓葬是一座战国中期楚国贵族墓。墓葬随葬品丰富,有仿铜陶礼器、车马器、兵器、起居器及饮食器等,还发现了槲叶、水稻、黍、花椒、白芷、辛夷、梅、栗子等多种植物遗存,其中以槲叶包裹最为特殊。

  “墓葬随葬大量植物叶片包裹,由宽大的植物叶片层层包裹谷物种子后捆扎制成,呈厚圆饼状,直径10厘 米至15厘米,厚3厘米至5厘米。40个较完整的槲叶包裹中,只有1包是带壳黍,其余为带壳水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科技考古室副主任蓝万里介绍,经鉴定,这些包裹的叶片是壳斗科植物槲树的叶子,叶背面未观察到绒毛,可能经过了处理。

  “得益于较高的地下水位所形成的特殊埋藏环境,城阳城址八号墓随葬的丰富植物遗存得以保存下来。”蓝万里表示,槲叶包主要被置于案上,应该是作为食物形式的随葬品,推测为粽子或是粽子的雏形,“这也揭示了墓主的饮食习惯——以水稻为主食,亦食用少量黍”。

  时光流转,楚国槲叶包的滋味我们不得而知。但以槲叶包裹食物的形式,至今在中国北方山区仍十分常见。

  如在河南伏牛山、桐柏山一带,有制作食用槲叶粽的传统。端午节前,山民采摘槲叶,去除叶背绒毛,裹上谷米、黍米、高粱或糯米,辅以红豆、红枣、花生、板栗仁、核桃仁等,用秸秆或草茎捆扎成扁圆柱形,煮熟后槲叶独特的清香与馅料融为一体,食用方式与粽子相同,这种食物在河南鲁山县称槲坠,在卢氏县名为槲包。(完)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大交通项目,京雄高速是首都北京连接河北雄安新区最为便捷的快速交通走廊,也是《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四纵三横”综合立体网中的重要一纵,对构建京雄1小时交通圈、助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同时,对完善北京南部地区路网结构、提升交通通行效率、带动房山区与河北省毗邻区域协同发展、加快构建首都都市圈等均有重要意义。

  全年累计涨幅最高的十大股票包括:润泽科技、创新新材、西安饮食、南网储能、绿康生化、宝明科技、ST实达、人人乐、传艺科技、通润装备。

  (央视新闻客户端)

  值得一提的是,在满足了百姓生活需求的同时,“新地佰”也为北京中轴线申遗助力。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该商场位于古都皇城核心区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区内,是传统中轴线与京杭大运河申遗的交汇点,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申遗的重要支点。

  海交会是福建省举办的一年一度大型综合性对外经贸活动,是两岸经贸交流的盛会。本届海交会以“深化两岸融合、建设第一家园”为主题,依托第五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四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线上展会平台进行举办。

  2022年的首个交易日,苹果公司股价突破了3万亿美元,当时又有谁会预料到,今年以科技股为代表的纳斯达克市场竟会迎来如此糟糕的一年。

吴台卿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