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闽南语音乐发展高峰论坛厦门举办

来源: 人民日报
2024-06-05 11:49:57

  中新网厦门11月16日电 (记者 杨伏山)世界闽南语音乐发展高峰论坛日前在厦门举办,两岸知名音乐人共商闽南语音乐在厦门的未来发展之势。

  本次高峰论坛是2023年世界闽南语金曲颁奖盛典暨海峡两岸闽南语音乐大奖赛(简称“2023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的配套活动。与会人士在论坛上围绕即将落户厦门的世界闽南文化中心、世界闽南文化基金会等热点话题畅所欲言,为将厦门打造成闽南语音乐文化高地建言献策。

  据介绍,世界闽南文化中心项目将汇聚两岸闽南文化人才,打造海峡两岸文化新地标,同时致力于在海外传播闽南文化,让不同肤色和背景的人共享闽南文化盛宴。此外,还将作为世界闽南语金曲颁奖盛典永久场馆和世界闽商财富论坛永久会址。

  在论坛上,知名音乐大咖、音乐制作人认为,闽南语音乐在厦门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连续两年在厦门举办,为全世界的闽南语音乐爱好者搭建了展示和交流的桥梁,在海内外产生广泛的影响,也为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中心提供沃土。

  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戚建波认为,激发市场活力,是发展闽南语歌曲的根本手段。以“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的举办为契机,推进世界闽南文化中心项目落地厦门,对于进一步在厦门推动闽南语音乐、文化等产业全方位发展,做大做强“闽南语音乐+”全产业链,进而推动优秀闽南语音乐创新性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传播闽南文化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2022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爱拼才会赢》词曲作者陈百潭表示,“世界闽南语金曲盛典”连续在厦门举办,加强了两岸在文化领域的互动、交流合作,让台湾的音乐人获得更大的发展平台。在此基础上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中心,可以更进一步开展精品创作、演艺项目合作等交流活动,培育出一批两岸闽南语音乐人才和名人,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闽南语音乐品牌活动和项目。

  大陆首位闽南语歌后、世界闽南语金曲颁奖盛典暨海峡两岸闽南语大奖赛发起人、总导演陈飞表示,随着数字音乐的普及,科 技对音乐产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希望借由世界闽南文化中心的建设,筑巢引凤,吸引全球文创人才前来就业创业,进一步推动数字技术在闽南语音乐创作中的运用,探索闽南语音乐与科技结合的无限可能。(完)

  八、10月,旅匈华人作家和翻译家余泽民翻译的匈牙利作家马洛伊·山多尔的自传三部曲《一个市民的自白》由中国译林出版社出版。另外,由匈牙利汉学家和翻译家李察德翻译成匈牙利语的余泽民小说《纸鱼缸》成为2022年匈牙利畅销书之一。

  “北京当代诗人十九家”作品研讨会是整个系列中最为特别的一场,因为研讨对象并不是某一个人,而是诗人群体。与会专家和诗人认为,《燃烧时间的灰烬——北京当代诗人十九家》提供了一个观察和思考北京的样本和可能。这是对北京经验的定义,也是对北京身份定义的选取。同时还是历史的传承和向历史的致敬,是又一代诗人的集体展示,不仅意味着北京诗坛的一次非常丰富的秋收,也意味着当代诗歌的成果。

  此次活动中,不少嘉宾评价,《家山》内涵丰富、气势宏大,是一部具有史诗气质的小说。王跃文也坦言,他力求写出一部有史诗品格的小说,“《家山》固然是我心目中的家山,但我相信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家山,我写的也是所有中国人的家山”。

  胶东半岛山间筑坝。1月1日,国网新源山东文登抽水蓄能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为山东电网增加了60万千瓦优质调峰能力。电站设计年发电量27亿千瓦时,预计今年年底前6台机组全面投产。

  节目中,面对“创作过哪些航天相关内容”的提问,快手科普达人“科学旅行号”表示,“我们推出过中国航天发展史、中国探月工程、天问一号发射、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等很多内容,这些内容也表明了中国航天已经走在世界的前沿。”凭借着高质量的创作内容和通俗易懂的专业知识科普,“科学旅行号”目前已收获860多万快手粉丝的喜爱。

  余杭油纸伞知名度越来越高,不少余杭当地人也加入纸伞制作中来。油纸伞火了,也让很多人喜欢上了传统手工艺,在余杭区青山村,周围的村民正在图书馆里做着手艺活。

曾俊杰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