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提醒:防范“套路运”“套路贷”等各类形式诱骗贷款

来源: 百度新闻搜索
2024-05-30 17:26:33

  中新网5月29日电 近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网站发布关于防范“套路运”“套路贷”等各类形式诱骗贷款的风险提示。

  近期,有诈骗团伙虚假宣传贷款购买货车“零首付”,借助求职者“急于找到工作”心理,在网上发布“高薪招聘”“实习”等虚假信息,如成立空壳货运公司,用精编的话术诱导应聘司机申请贷款购车“入职”或缴纳加盟费,应聘司机提车后却遭遇接活难、退车难、退款难,最终未获得预期收入却背负大额债务。类似骗局还有假借招聘之名诱骗求职者以职位需要、培训费、材料费、保证金等名目收取各类费用,甚至诱导求职者通过贷款平台贷款支付相关费用。在此提醒包括求职者在内的广大消费者注意以下事项:

  一是审慎决定是否需要办理贷款业务。要提高风险防范意识,从信息发布平台、企业官网、社交媒体等多方面途径对招聘信息进行交叉验证,拒绝各类广告话术诱惑,对超出合理范围的高薪酬待遇、高回报承诺、贷款购买货车“零首付”等保持警惕。审慎评估自身还贷能力,根据自身条件自主决定是否需要办理贷款业务。

  三是办理贷款前要确认贷款机构是否具备放贷资质。银行保险机构应具备金融监管部门发放的相关许可证,消费者可通过金融监管总局金融许可证信息系统查询相关许可证信息。小额贷款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应具备地方金融 管理机构发放的经营许可证或者认可的业务资质,且在经依法批准的区域范围内开展业务。消费者应关注相关机构金融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明确的业务范围,避免从不具备放贷资质的机构办理贷款或者具备资质的机构超经营范围办理贷款。在接到金融机构信贷审核电话时,如实回答问题,避免在他人诱导下提供不实信息。

  四是使用互联网网站、应用程序、小程序及其他线上平台时应谨慎操作。使用互联网平台贷款时应认真阅读页面上的提示内容,明确相关法律后果,审慎进行人脸识别或电子签名。在使用电子平台购物或进行其他操作时,留意默认勾选选项,不轻易勾选“领取保障”“自动续费”等选项,避免因为一时大意而开通平台关联的贷款业务。

  五是警惕“免费”“零首付”“限时”等营销词汇和宣传套路。注意识别非法金融广告,警惕不当诱导,拒绝过度负债,培养理性消费观念。贷款合同签订后,应当珍惜个人信用,按时依约还款。

  鞍钢股份分析认为,2022年二季度以来,受到全球经济形势、市场供需变化以及疫情等因素的叠加影响,钢材市场呈现出需求不足、钢材价格大幅下跌、钢铁行业亏损面不断扩大的弱周期、低景气度市场行情。

  与此同时,复旦大学MBA项目提供的GIP(海外短期课程)内容也得到进一步丰富。来自美国、德国、尼日利亚、意大利、爱尔兰等国的多所国际顶尖商学院相继与复旦管院开设了交换课程。课程内容多元且广泛,涉及数字化转型、可持续发展、管理行为科学、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成长等诸多热门主题。

  首先,利好创投企业。投资的企业多了一个上市通道,创投机构就多了一个有效退出渠道。全面注册制将改善创投企业的退出环境,优化创投公司“募投管退”的良性循环生态体系,有利于增强创投公司资金利用率,加速优质资产运转,从而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在王一峰看来,在1月份金融数据公布之前,市场已对信贷投放保持了较为乐观的预期。一般来说,在早春月份,信贷投放会明显前置,加之1月份央行召开2023年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明确指导“靠前发力”,导致信贷投放节奏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以国有大行和优质股份制银行为代表的机构,信贷发力较为迅猛,预计春节前同比多增幅度已经超过万亿规模。

  日前,海南省又发生一起新能源汽车自燃事件,一辆奇瑞小蚂蚁纯电动汽车在充电时突然起火。在过去一年里,该车型已发生多起自燃事故。这些自燃事故不仅使得“电车自燃”这一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关注,也给正处于上升势头的新能源车市场蒙上阴影。

  时机:启动水到渠成

朱希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