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中国国际舆论学年会在重庆召开 业界专家学者聚焦生成式人工智能

来源: 华商网
2024-06-16 11:22:56

  中新网重庆6月15日电(杨梦逸)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国际舆论有哪些冲击?生成式人工智能环境下如何治理网络空间安全问题?13—15日,由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专业委员会、四川外国语大学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舆论学年会在重庆召开,来自全国国际传播领域专家学者展开研讨,生成式人工智能成为热议焦点。

  四川外国语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严功军认为,国际舆论和国际传播紧密相连,研究国际舆论一定要将国际传播和国际舆论这两个话题交叉进行互动性探讨。

  “国际舆论学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国际舆论生成、传播和影响机制,还能提升我们在国际舆论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新闻史学会舆论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谢耘耕建议,加强学科交叉融合和国际合作,注重理论创新和实践结合、政策和实践结合,优化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进一步推动国际舆论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带来内容生产与传播机遇的同时,也将引致认知重塑、价值固化的风险,对国际冲突、网络安全、数字平等提出了挑战。”成都体育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石磊说,为应对这些挑战,应大力发展人工智能,提升国际传播能力;建立虚假信息甄别机制,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强化网络空间治理,打击“机器人水军”;增强舆论引导能力,传递正确价值观;夯实人才支撑,壮大国际传播队伍。

  “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适应更多任务,网络空间安全迎来了更大的挑战,构建网络安全综合治理体系,实现内容治理、技术治理和人才治理三位一体的多元融合迫在眉睫。”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恒军认为,在生成式人工智能环境下,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首要任务是内容治理,要加强网络平台内容监管和数据库算法审核。

  除了生成式人工智能对国际舆论、网络空间安全带来的冲击,人与智能技术协作也成为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

  四川 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蒋晓丽认为,未来国际传播实践需要探索一种人与智能技术合作无间的方式,推进人类智慧与机器智慧高度融合、协同发展的人机文明,将对中华文化的彰显、技术发展的关注、价值理性的关怀共同渗透进国际传播的核心议题。智能技术只有在良善价值观的引导下,才能真正从实践和价值双重维度切实赋能国际传播实践。

  “机器智能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而不应该成为我们的威胁。”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林爱珺认为,我们要对人工智能技术保持警惕,发展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引导技术向善,防范一切信息灾害与人的异化。

  年会召开期间还举行了多场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对国际舆情与舆论引导、人工智能与国际舆论等话题展开讨论。(完)

  来源:新华社

  法国总统马克龙说,俄乌冲突引发能源危机、粮食危机。法国还面临通货膨胀以及气候变化造成的极端天气等叠加因素影响。他呼吁法国人在新的一年里继续节约使用能源,打赢“生态转型”之战。他还表示,法国将继续推动欧洲在能源、经济、社会、工业、金融、战略等方面的独立自主。

  来自越南的阮明庄是广西大学金融学专业的在读博士研究生。求学、工作再到重回校园,她已经在中国生活10多年,见证了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到RCEP生效实施的发展历程。

  <strong>四是地质灾害风险。</strong>1月份地质灾害风险总体平稳,受局地降水和冻融等因素影响,湖北西部、湖南中部、重庆中东部等局部可能偶发地质灾害。

  中国文明包容。一首中国歌曲让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敞开心扉——“当第一次听到《茉莉花》的旋律时,我的心灵受到震颤,感动得不禁潸然泪下,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全身心融入进了优美的旋律中。”一篇优美古文让意大利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神游天外——巡游星空的她在发送太空照片时,用汉语、意大利语、英语写下《兰亭集序》里的名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回首这一年,从中亚古城撒马尔罕到印尼巴厘岛、从泰国曼谷到沙特利雅得,世界越来越认同这样的中国声音——那就是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阿拉伯国家峰会开幕式上的主旨讲话中所指出的,“我们从彼此古老文明中汲取智慧,共同弘扬‘重和平、尚和谐、讲信义、求真知’的文明真谛。我们在‘文明冲突’的鼓噪中守正不移,共同倡导文明对话,反对文明歧视,守护世界文明多样性。”

  <a target='_blank' href='/' >中新网</a>1月1日电 据《今日印度》报道,当地时间1月1日,印度新德里一家养老院发生火灾,造成至少2人死亡、6人严重被烧伤。

吴彦儒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