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最少的“万亿之城”,因何不寻常?丨这座城市有点东西

来源: 香港文汇网
2024-06-24 12:15:45

日韩av女julia「笑いませんよ」と僕は言った。五zoRnLHHe-V5gd9P3hAXkYDHMsl-人口最少的“万亿之城”,因何不寻常?丨这座城市有点东西

  文/冯玲玲

  近十年来中国在全球产业竞争中最亮眼的成绩之一,来自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崛起。官方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均突破900万辆,连续9年位居世界第一。

  风口之下,新能源汽车赛道愈发拥挤,国内多个城市围绕“新能源汽车之城”的竞争愈演愈烈。在上海、深圳、西安三座头部城市之外,还有一座江苏二线城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大放异彩,它就是常州。

  2023年,常州新能源整车产量达67.8万辆,占江苏近65%。据测算,全国每出口的10辆新能源汽车中就有1辆产自常州。比亚迪、理想汽车在这里建厂,动力电池巨头宁德时代、中创新航在此持续深耕,小米汽车的电池、传感器、高压连接器等核心零部件也来自这里。

  去年常州GDP达到10116亿元,成为全国人口最少、地域面积较小的“万亿之城”。从曾经的苏南“小透明”到如今的“万亿之城”,新能源汽车产业为这座城市成长贡献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车轮上跑起来的常州,也有不寻常的一面。

  新能源汽车赛道的“显眼包”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中国角边会活动在阿联酋迪拜举行时,常州是唯一受邀线下发言的中国城市。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全球化与发展战略司司长柯睿智称,“常州不断进行结构性转型,在新能源和电动车发展等方面持续走在前列。”

  根据常州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常州新能源汽车及核心零部 件产业产值达4700亿元。如今,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已覆盖传动系、制动系、转向系、电气仪表系、灯具、汽车车身、汽车饰件等十几个领域,3400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汇聚于此,基本形成产业闭环。

  城北的比亚迪和城南的理想,树立起常州新能源整车制造的标杆。据理想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常州的理想汽车制造基地,平均每40秒就有一台新能源车下线。

  理想汽车智能制造负责人李斌表示,理想常州工厂大约有30%的零部件来自常州采购,与众多配套供应商建立了本地化供应关系。此外,还有一些自研、自制的关键、核心零件也会放在常州。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省总经理张永生介绍称,比亚迪落户常州不仅着眼长三角地区的市场,更是看中这里产业链配套水平,当地在汽车零部件等传统产业和半导体、碳纤维等新兴产业的集聚效应优势明显。

  在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研究院副院长陈英武看来,常州齐全的工业门类、完备的产业体系,使当地具备了超强的产业配套能力,因此成为理想、比亚迪等整车企业选择常州的重要因素。而“链主”的入驻引来更多零部件企业,加之政府持续推动新能源强链补链,上下游企业不断聚集,相互依存、抱团前进。

  常州拥有国内同类城市中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官方数据显示,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常州有37个,207个中类中有191个,666个小类中有605个。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数、工业大奖数均领跑全国同类城市,发展新能源基础坚实、优势明显。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部件,常州的动力电池产业发展也十分亮眼。

  动力电池生产有32个主要环节,常州覆盖其中31个,产业链完整度高达97%,全国居首。2023年,常州动力电池产销量占全国五分之一。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五的企业中,有四家在常州。

  “若以每辆新能源车搭载50千瓦时电量计算,常州每年生产的动力电池可配套100多万辆新能源车。以此计算,2022年全球每10辆新能源汽车就有一辆搭载常州产电池。”常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严德群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

  超前布局,快速响应

  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路高歌猛进,并非短时间集中发力的结果,而是来自“十年磨剑”的定力以及提前布局和快速响应的战略眼光。

  常州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不仅依靠当地深厚的工业根基,也有一定的汽车历史积淀。公开资料显示,20世纪60年代,彼时的常州作为全国三大乘用车制造基地之一,拥有全国最大的乘用车生产企业,整车生产规模超过3000辆。“长江”“常州”“先飞”乘用车跑向全国,连续多年创下大型乘用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纪录。

  20世纪90年代初,常州汽车工业首次和世界接轨,与美国福莱西宝合资,成立了常州第一家合资车企,紧随其后的还有意大利依维柯公司。

  拥有汽车产业历史基础的常州,对于国家政策的响应速度快,眼光也超前。

  2009年,国家四部委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计划,拉开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序幕。两年后的2011年,常州便成立了新能源汽车研究院,开始布局相关零部件产业,一年时间便先后开发了电源、电控和电驱动的6个项目。

  2013年前后,常州开始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2014年,国网宣布向社会资本开放充电桩的建设和运营,星星充电便在常州成立,它后来成了全国头部的充电桩及运营企业。2016年,常州又引入彼时尚未显山露水的宁德时代。同年,常州为理想汽车投资7.8亿元,将CEO李想当初的3页PPT变成现实。理想汽车的第一座整车工厂在常州拔地而起,常州也成为最早涉足新能源整车制造的城市之一。

  除了理想汽车,中创新航同样是落户常州较早的新能源企业。中创新航是近年来增长最快的动力电池企业之一,也是国内除宁德时代和比亚迪之外的第三大动力电池生产商。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曾表示,从主政者到基层一线,常州政府对新能源产业认识颇深,“对产业链缺什么、谁做得好如数家珍”。

  基础坚实,环境良好

  十年来新能源汽车产业蔚然成风,常州是如何做到的?

  常州市工信局副局长杨军表示,首先,常州制造业基础雄厚、体系完备。从晋唐时期家庭手工作坊、近代民族工业、第一个崛起的工业明星城市,到国际化智造名城,常州制造业历经了百年积淀,发展新能源汽车基础坚实、优势明显。

  其次,常州的新能源领域产业起步早、根基深,为后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常州新能源领域产业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变压器制造,20世纪80年代电线电缆产业初显雏形,21世纪初光伏产业全面发展,2010年左右动力电池加快起步。

  此外,常州政府积极主动、适时有力地引导,不断及时调整政策,为新能源企业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常州今年年初发布了《关于加快新能源之都建设的实施意见》《常州市推进新能源之都建设政策措施》等文件,从各个角度考虑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链上的问题。

  雄厚的产业基础、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超前的战略眼光和超强定力、开放包容的城市气质,让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了全新的跨越。数月前,江苏省印发《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常州高质量推进太阳能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新型电力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创新升级,打造“新能源之都”城市名片。到2025年,常州新能源领域产值规模力争超万亿元。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