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端午、传承文明 太原晋祠博物馆为民众捧上“文化大餐”

来源: 秀目传媒
2024-06-11 09:42:39

  中新网太原6月8日电(高雨晴 胡健)6月8日至10日,太原晋祠博物馆开展“品味端午 传承文明”端午节系列文化活动,旨在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大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6月8日是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文物 传承文明”。晋祠博物馆依托自身历史和文化资源禀赋,开展“绽放非遗之美 传承历史文脉”系列活动之趣游博物馆、《童心中华》小剧目演出、“沉馥馨香 一缕悠长”——宋韵四雅青少年系列课程等线下文化体验活动。

  “活动以传统民俗游戏、爱国主题儿童剧目演出、传统焚香文化等体验形式,让公众感受端午节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宣扬端午节传统美德,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晋祠博物馆相关负责人介绍。

  活动当天同步开展“云赏晋韵”线上直播活动,由晋祠博物馆五星讲解员张引携手音乐人、山西 省歌舞剧院外聘演员唐伯虎Annie带领游客观赏晋祠美景,感受这座千年古祠的独特魅力,领略不一样的三晋文化。

  6月9日,晋祠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基地将开设卡通侍女娃娃涂色青少年课程。其间,老师向青少年介绍彩塑侍女像,让他们对侍女像工艺和特点有初步的认识。随后,老师将带领其在石膏侍女像上进行彩绘,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素养,提升专注力,在寓教于乐中传承传统文化。

  6月10日,端午节当天,晋祠博物馆青少年教育基地还将开设端午节特色青少年课程——亲子赛龙舟。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手工制作龙头、龙舟,随后用组装好的龙舟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陆上“亲子龙舟赛”。通过极具端午节特色的文化体验课程,让孩子们感受节日的快乐,体验龙舟精神,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晋祠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品味端午 传承文明”端午节系列文化活动,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展现端午节的传统特色和晋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让传统节日成为传播文明的重要载体,让传统文化的种子在每个人心中生根发芽。(完)

  齐鲁晚报2008年6月13日的一篇报道提到,郯庐地震带在我国境内延伸2400多公里,是华北地震区的四大地震带之一。300多年前,即1668年,郯城发生8.5级大地震,波及大半个中国,是我国东部千年罕遇的一次特大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学家的研究,像这样的破坏性地震,其原地复发周期在3000余年。处于地震带说明这个地方是地震多发地,但并不能说明这个地方近期一定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市民没有必要恐慌。

  具体而言,在安全建设方面,救生设施严重不足,属“海河治理”遗留尾工,滞洪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在工程建设方面,存在河槽淤积、泄洪能力不够,分区滞洪设施不完善,造成“小水大淹”的问题。

  未读方面也呼吁相关部门早日介入,为库房尽早重开创造条件,并呼吁读者在理性消费的前提下支持受灾出版机构,呼吁电商平台利用发货延迟报备机制尽力配合受灾出版方。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但由于户籍制度改革滞后,进城务工的农民并不能直接转为城市户口,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农民工”群体。如今,第一代进城务工的农民工(1960年代末出生,1980年代中期进入城市打工的农民群体)已经接近退休年龄,他们的养老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图网提供的信息显示,位于涿州码头镇码头村、处于涿州汛情灾害中心地段的北京人天书店库房,受灾时水深最高超过2米,所有期刊、图书截至8月3日15时仍浸泡在汪洋之中,已经全损,预计20天内库房无法正常发货,已经产生的订单无法处理。该公司通过加紧联系印厂重新印制客需量大的图书来自救。

  赵明告诉中新经纬,目前,市区很多地方处于停水、停电、停气的状态,他的手机也快没电了。“目前市区里的洪水正慢慢退去,不过还没收到来水来电的通知。”

林正平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用户反馈 合作

Copyright © 2023 Sohu All Rights Reserved

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